第612章 你好大的胆子(第2/4页)

不过,农奴们毕竟心里畏惧寺庙,畏惧佛主,所以还不敢直接对寺庙动手。

六日之后,唐军终于到达墨脱,元军在墨脱的数万石军粮,全部落入唐军手中。

又三日后,唐军靠近雅鲁藏布大峡谷,离吐蕃政治军事中心逻些和萨迦,更近了一步!

沿途而来,贵族土司纷纷逃窜,率领少数的家兵带着财物逃往逻些。似乎圣地逻些真能保佑他们一般。

而农奴们也纷纷相应。沿途很多农奴钻出黑帐篷,端着酥油茶,牵着牦牛,捧着哈达,欢迎唐军将士,如同中原的壶浆箪食,以迎王师。

可见,特务们的舆论工作还是很成功的。随着唐军的步步进军,越来越多的农奴鼓起了反抗的勇气。

大半个山南地区都沸腾了。多年以来贵族和僧侣建立起来的牢不可破的联合统治,在飞快的瓦解。

只是,此时唐军将士们已经开始有些不适了。

越往西,地势越高,高原反应也越严重。好在唐军将士本来就是从其他高原地区选拔的,仍然能保持较好的状态,但行军速度降低了很多。

就是李洛,也感觉到有点头晕了。

唐主不禁暗自警惕起来。

这是怎么回事?

自己之前可是在拉萨待过很长时间的,并没有高原反应啊。为何现在有点不适了?

按理说,此处的海拔和拉萨差不多,也就三四千米。他应该没有什么反应才对。

很快,李洛就明白什么原因了。

气温。

没错,就是因为,此时的气温比后世低不少。

后世气温比元朝时期高了好几度。而李洛记得,海拔每上升一千米,气温就要下降好几度。

气温下降好几度,也就意味着,海拔要升高千米。

也就是说,此地虽然海拔三四千米,但拿到后世,其实相当于四五千米的高原反应。

这个高度,绝大多数人低海拔生长的人都会出现一定的不适。而且与身体是否健壮没有关系。克服的办法,只有适应性训练。

从侍卫们的反应看,就能明显看出他们开始萎靡起来。

唐军将士虽然从云贵高原和川西高原等地区选拔,可李洛的侍卫,却主要是中原人。

他们虽然都很年轻,却已经有些受不了。

李洛有点后怕,要不是自己亲自统兵,换个人的话,能不能在高原坚持下去就难说了。

起码他适应过,反应程度总会轻微不少。

很快,好几个侍卫就头晕呕吐,浑身无力起来。就是颜仝和刘卫泰等将领,也头昏脑涨,甚至有人开始病倒。

李洛无奈之下,只能派人把这反应严重的人送到海拔低的地带疗养。

“陛下。”李旺珠郑重万分的跪下,“臣恳请陛下回洛阳。陛下如果不放心,可回到察隅山城坐镇便是。”

哲札也道:“大汗,李旺珠说的对。大汗就像天神那样金贵,不能冒险。吐蕃高地之上,中原人很难适应。”

李洛虽然有点不适,却并无大碍。

“你们不要担心。朕有昊天保佑,老君赐福,这吐蕃高地,岂能奈何朕?”李洛怎么可能扔下大军回去?

就算回去,起码也要在奠定大局之后。

唐军的行军速度更慢了。往往一天都走不出四十里。十万大军行进在雄壮辽阔的高原上,竟然显得渺小起来。

高山,深谷,蓝天,白云。粗犷的风,粗犷的牛,粗犷的高原汉子。

即便是夏季,也能遥遥看到飘渺的雪峰。景象极其壮美。

又是两天后,直到进入海拔较低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行军速度又再次快了不少。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李洛可是来过这里的。当年,他和师兄来到这里找过伏藏。对于此地,他真的不陌生。

这是世界上最深的大峡谷,连绵千里,几乎都是无人区。

谷中风景奇绝,蔚为壮观,而且江北河岸平坦,有利于行军,也有利于补齐水源。同时海拔也低了很多,又能直接通往吐蕃腹地。逻些,离江边不过两百余里,萨迦离江更近。

唐军进入雅鲁藏布大峡谷,但见山峰如城,大江如龙,河岸绿草如茵,山泉如瀑。不时有大片飞鸟被惊的展翅高飞,或者一群群羚羊出没在山脚河边。

唐军排着长蛇阵在巨大的峡谷中迤逦而行。耳边听到江水如雷,还有唐军将士的人喊马嘶。

李洛骑在马上,看到一处河边的高大石碑,不由举起千里目。

这块石碑,他记得。

不过在后世,石碑成了残碑。当时,他还和师兄在那里照了一张合影。

两个年轻人勾肩搭背,露出灿烂的笑容,两人的神情,无论怎么看都像一对亲密的兄弟。他们的脚下,是没下完的象棋,没吃完的烧烤,身后是雅鲁藏布江,江岸是南迦巴瓦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