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伤逝还是物哀(第2/3页)

之后,又将吐蕃核心的卫藏地区,包括阿里地区,设为蕃州。以逻些为首府。

于是,大唐又多了蕃州和源州,设郡十八,县一百五十七个。

九月底,再下诏,改大祖拉康(大昭寺)为文成宫,改小祖拉康(小昭寺)为金城宫。

改喜马拉雅山为天龙山,改珠穆朗玛峰为云霄峰,改雅鲁藏布江为青河,改逻些城为白云城,改布达拉宫为明雪宫。

追封松赞干布为大唐明德大王,谥号景。追封文成公主为明德王后。追封金城公主为懿文王后。

追封吐蕃名臣禄东赞为康国公,谥号文正。

凡名城名山,俱易其名,以示华夏一统之意。

唐主又下诏,选拔三千吐蕃少年,进入汉地各师范学堂学习,为吐蕃储备教育人才。

与此同时,唐军一部三万人,奉旨驻防在昆仑山之西、喀喇昆仑山之东的阿克赛钦,这里是西域进出吐蕃高原唯一通道。

为此,李洛还将阿克赛钦这后世著名的战略要地,改名为木格郡。之前元军进入吐蕃羌唐草原,就是从这里通过。

除了这个地方,西域已经没有任何一条进军吐蕃的战略要地了。

李洛做出了一系列的布置,已经想东归了。

这段时间,他一直有些高原反应。不但食欲减退,还总有些眩晕。唐军诸将也有不少人在勉强支应着。

也有很多人,似乎天生就没有高原反应。这样的人,李洛打算暂时留在吐蕃镇守。

此时的李洛,虽然一如既往的威严,可是人却消瘦了很多。加上没有修饰的胡须,以及被紫外线晒红的脸堂,看上去越来越像一个赞普,而不是中原皇帝。

这段时间,吐蕃僧人们可是充分领教了大唐皇帝的威严。

文殊师利大皇帝,绝对是说一不二的。很多事情,只是礼貌性的征询八思巴的意思,但皇帝心里,早有决断。

僧人们,已经失去了对吐蕃人的统治权。

皇帝说,吐蕃权臣和吐蕃赞普,都曾经灭佛。朕不学他们,朕总会给你们一条出路。

皇帝还说,只有心中有百姓,才算心中有佛。倘若你们心中没有吐蕃百姓,那么就算佛法再渊博,也只是装神弄鬼的歪门邪道,是不事生产的寄生虫。那么,就算朕以宽恕之道相待,那吐蕃百姓也会视尔等如仇寇。

言语中的意思很明了。

你们要听话。

你们的佛法很多地方不对,根本不是佛法,要改。

要是你们不听话,朕也可以学朗达玛赞普,再来一次灭佛。

曾经在吐蕃享受万千供奉的僧人,生死荣辱已经全部握在皇帝手里。

他们虽然还能暂住在寺院,可是如今那寺院已经变得无比冷清。

等到唐军攻下西域,他们就要担负起传法的使命,离开吐蕃了。至于还能不能回到雪域高原,那就谁也不知道了。

……

“老师,陛下的龙体,似乎有些不适。陛下瘦了不少。”大安府的特务,每隔十天半月,就传回吐蕃的消息。

崔秀宁得知李洛的身体有些不适,顿时着急上火起来。

她之前收到李洛的信,说是十月中旬才能东归。到那时,高原已经很冷,高原反应只会更严重。

虽然男人在信中说反应不强烈,完全能坚持,可崔秀宁怎么可能放心?

这个时代的气温,明显比后世低。高原反应只会更强烈。

“老师放心,吐蕃军政大事,陛下已经处理的差不多了。再过十来天,陛下就要东归了。”李雍说道。

崔秀宁挥手让李雍退下,蛾眉却难以舒展。

男人一定要冒雪东归了。

算起来,这么远的路,又是雪季,怎么也要在腊月初回到洛阳。

可是崔秀宁也没有办法。她只能等。

以后,不能再让他出征了。作为大唐天子,动不动就亲征,这不是什么好事。

此时已经是十月初,秋风萧瑟。李洛离开洛阳已经四个多月了。

崔秀宁日夜都在担忧。

正在崔秀宁神思渺渺之际,忽然女官张柔娘眼圈微红的进来禀报道:“娘娘,老狐狸不行了。已经三日不吃东西。宫中御兽园的人说,它是大限到了。”

什么?

崔秀宁心尖一颤,就抬脚往外走。

来到御兽园的狐房,果然看见那只老狐狸闭着眼睛静静趴在那里,瘦的皮包骨头。曾经油光水滑的毛,也枯萎干燥,还脱了很多。

崔秀宁还没靠近,它就睁开眼睛,脸上露出似乎是微笑的表情,挣扎着爬起来。

显然,它闻到了主人熟悉的气味。

可是它的爪子一软,却无法站起。

它已经爬不起来了。

“你们退下吧。”崔秀宁下令。

等到宫人女官们退下,崔秀宁就忍不住眼睛湿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