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黄土高原,此时仍然有几分姿色(第3/3页)

要不是这条秦直道,陕北进入关中就很困难。所以,山间直道有数道关隘,皆有唐军把守,修筑有烽火台。

五月初五,时值端午佳节。御驾出子午岭,过葫芦河,来到延安郡。

子午岭之南是关中,之北是陕北。也就是李洛后世熟知的黄土高原了。可是此时的“黄土高原”,仍然还算是郁郁葱葱,称之为绿色高原更为妥当些。

尤其是劳山一带,更是山深林密,古木森森。

触目所见,全无后世千沟万壑的景象。要知道,黄土高原横跨后世秦晋之北,秦汉时期本是苍茫的林海和草原。这里,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即便因为历代修宫烧炭屡遭破坏,大不如往昔,可直到宋元时期,仍然勉强称得上森林密布,水草丰茂。此时的黄河之黄,主要是因为东边中原的泥沙,而不是黄土高原的泥沙。

最彻底的破坏,始于明朝。

明朝为了抵御蒙古叩边,在秦晋之北大力修建长城。为了烧砖,大肆砍伐黄土高原的树木,导致一片片的原始森林被毁灭。

李洛知道,明朝修了两百多年长城,就在陕西宁夏甘肃之北,砍伐了两百多年树木。到了晚明,陕北高原彻底成为千沟万壑的荒凉贫瘠之地,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黄河流沙量倍增。

一条蜿蜒数千里的明长城修成了,一座黄土高原也出现了。黄土高原的出现,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生态大灾难,造成了曾经富裕的陕西,山西,甘肃三省后世长期贫瘠,也间接造成了明末农民大起义在陕北爆发,葬送了明王朝。

似乎一饮一啄,自有因果一般。

可以说,明朝的砍树烧砖,是中国历史上和蒙元养马中原相同等级的生态灾难。明朝砍树烧砖造出黄土高原,元朝养马中原造成华北沙化。

从此,北方彻底没落了。

幸运的是,李洛赶走了蒙元,华北生态恶化大势被遏制,加上在中原大规模植树造林,兴修水利,此时的中原华北生态已经开始大幅好转了。

而此时的黄土高原,仍然还是绿色高原。

李洛看着时不时出现的树林,看着祥和宁静的村庄,看着地里长势喜人的庄稼,不禁心生喜悦。

好啊,真好。空气很清新,富含氧离子,完全没有后世那种黄土高波的苍凉空旷之感。

此时的黄土高原,仍然有几分姿色。

还来得及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