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原来是她(第3/5页)

“两人都选择了汉剑搏杀。汉剑何等锋利?两人没斗两下,张家子就被王家子刺穿胸膛,当场死亡。而王家子被张家子刺伤了肚子,肠子都流出来了,幸好没死,医治之后捡了条命。”

“此事之后,乡中习射习剑之风更是大盛,因为谁也不敢保证,这一辈子就遇不到别人对自己发起决斗。而且乡中礼节也更好了,为小事争吵斗殴的也少了,因为要是无礼挑衅,保不齐就会发展到决斗。”

赵庆道:“决斗一死一伤,虽然不是好事,可也是解决私人恩怨的法子。先秦时,猛士慷慨悲歌,动辄拔剑而起,决斗于市井者大有人在,眼下,不过捡回来用罢了。蒙古人在草原上也动辄决斗。”

“敢于决斗,固然是勇。可不接受决斗者,也未必真是懦夫。淮阴侯韩信,曾经被人挑战,但他没有接受决斗,却不能说他不是英雄。”

大唐武士的教育,可不光是匹夫之勇,武德之中,还要有智。

几人说了一会儿话,赵庆就离开村公所,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家赶去。

离家越近,他的心情就越是激动。

数年未归,虽然从村正口中得知父母都还好,可他仍然近乡情更怯。

忠孝不能两全啊。自从选择了从军,就六年没有侍奉双亲,膝下尽孝了。

赵庆看着大雪中的祥和村庄,看着袅袅升起的炊烟,看着在雪地中奔跑嬉戏打雪仗的孩童,听到熟悉的乡音,不禁心中温暖无比。就连漫天大雪,也冷却不了他的心。

家乡虽然与天城般的京都长安差若云泥,可却有长安城没有的江南风情,有长安城没有的田园风光,长安虽好,却没有他的家人。

“咦?那不是,那不是赵大郎么?”一家农户的院门口,站着一个中年男子,看到赵庆顿时讶然出声。

“啥个物事?”一个中年妇女出门问道。

中年男子手一指,披了披狗皮大袄,“赵家大郎啊,侬弗认识了?”

“喔唷!可弗是赵大么,真是伊呀!”中年妇女很夸张的尖声道,“好几年不见,简直认弗得伊了,伊倒是出落的这般威风哉!我的娘哟。”

中年男子一跺脚,“侬弗要高声!让赵大郎听见,弗要怪侬!侬晓得吧,他是武士!是大唐军中武官,有品级的。阿拉要敬重,晓得伐?”

“喔唷。”中年妇女拍拍身上的雪花,“伊倌儿做的再大,弗是阿拉乡亲么?伊也是金湾村的人好伐!”

一个少年站在后面,羡慕万分的看着武士挎着的唐刀,“娘,过两年阿拉也去参军。”

中年妇女看了看少年,摇摇头,“侬这个样子,哪里能选的上。”

中年男子也很羡慕的望着赵庆的背影,“伊娶浑家完全不愁了,就是女子少,伊也是能挑的。”

“挑?”中年妇女冷笑,“这十里八乡的,好女子就是那么几个,早被人摘了。伊还能挑哪个?不过,听说伊在长安呢,那可是京城,伊的眼界这么高,估计乡里的好女子伊也看不上。”

“那倒是。”中年男子说道,“伊是武士,又在天下脚下,肯定还是见到过圣人和圣母娘娘的。这么大的前途,哪里还能看得上小家小户的女子?”

赵庆一路踏雪而行,惊动了很多村民。只是,赵庆现在身份不同了,他们也不敢贸然跑过来寒暄。

他们只能不远不近的站在那里,只要赵庆看过来,他们就抱拳行礼,甚至鞠躬。

赵庆也不远不近的抱拳行礼,却没有走过去寒暄。

因为他是官,还是武士。要是他靠上去寒暄,乡亲们就要再次行礼,或者心中不安,或者招待自己。

还是不要叨扰了。再说,这么一家家的拜访一遍,今日也不要回家了。他可是归心似箭呢,干脆一家也不去。

赵庆就在村民们的羡慕而敬重的眼神中往家中走去,等到远远看到那可熟悉的大松树,以及大松树下的院子升起的炊烟,他所有的疲劳就一扫而空了。

那就是他的家了。

此时,他忽然发现,自家附近,竟然多了一个新院子,增加了一户邻居。

但他也没有惊讶,哪个乡亲修了新院子,有什么奇怪的?这几年江南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盛世降到,没有修新院子才奇怪。

路过这个院子时,他看到院子里种了很多梅花,在大雪中娇艳欲滴,分外美丽。

咦?

赵庆这次有点惊讶了。

虽然江南风光秀美,百姓也比较文雅一些,可是由于乡下清苦惯了,农家倒是很少有人会在院子里种植梅花,而是往往种菜。他的记忆中,也就是村中读书人家中,或者家境比较富裕的人家,才会有闲情逸致的种一院子花。

正在欣赏满院子的雪中腊梅之时,忽然一个女子从屋里出来,站在一簇梅花前,轻轻嗅着,脸上露出欢喜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