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我们的大唐,能存在多久?(第3/6页)

吴县是出了名的男多女少,乡下后生娶妻难。虽说圣人从海外迁了不少未嫁女子落户,可是数量还是不够,娶妻仍旧不易,打光棍的十之三四。不然,县城中的青楼,生意何至于那么红火?

本来,女儿是用来给儿子换亲的。可是长子有了大出息,根本不愁娶。连带小儿子也沾光不愁娶了,也就不用和谁家换亲了。

赵庆给妹子做了决定,“那就这么定了。放心,阿兄处的人,不会错!他也不敢欺负侬!以我妹子的性情样貌,伊也不会不愿意!”

“阿兄啊……”乐娘羞不可抑,放下碗筷,站起来跺跺脚,一扭头,就小鹿般逃回自己屋里了。

赵庆哈哈一笑,他哪里看不出,妹子是愿意去长安的?

唉,女大外向,诚不我欺。

“侬也别光说乐娘,倒是说说你自己。”赵母笑眯眯的,“娘已经为你准备了一门婚事,就等侬回来哩。”她拍拍儿子的手,“准备了两家女子,都是本乡的好女子。”

赵庆也知道自己该办婚事了。他也毫无扭捏之态,“娘,隔壁的文菜,许了人没有?”

“喔唷!”赵母很是夸张的一拍手,“巧了不是?侬回来可是见过伊了?是个好女子吧?娘告诉你,给你选的两个,其中一个就是她!”

赵母很是得意。

自从儿子当了武士有了官身的消息传回,本乡有待嫁女子人家请的媒人,那是来了一拨又一拨,真真是让自己家挑来着。

别人家的后生,哪里有这个风光?

“这两家女子,都是好的。文菜虽然是瀛州人,但长得真是惹人怜,又很是知礼。还有顾家的女子,大户人家的女公子,识文断字……”赵母越说越高兴。

赵庆讶然道:“顾家女子?不会是顾氏女郎吧?”

赵父笑道:“谁说不是,就是伊。侬想不到吧,顾家女咱也能娶了!这要是换了以前,想都不要想。”

赵父也满脸都是扬眉吐气的自豪神色。

顾氏,曾是本地大户,良田万亩,仆从成群,千百年前就很有来头。赵家,本来还是顾氏的佃户。

不光是赵家,整个浒墅乡,总有数百家是顾氏佃户!

那时,高高在上的顾氏本就不会把赵家这样的佃户当一回事。

然而,等到圣天子赶走鞑子,坐了江山,就完全不同了。

当时还是唐公的圣天子,一道诏命下来,就是均田令啊。顾氏的田土财产,绝大多数都被没收了,只留一点分给族人。

威风好多年的顾氏,好大一个家族四分五裂,顾氏家主成了一个普通的富户。

虽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顾氏家主比一般农户还是要富裕不少,可也是彻底败落了。

原本金凤凰一般的顾氏嫡女,竟然也愿意和曾经的佃户结亲了。

赵庆摇头道:“儿是禁军,还是武士,娶被没收田土的豪绅之女,不妥。就苦菜子吧,嗯,就是文菜。”

赵父有点失望,但还是听从儿子的话,“既是这般,那就娶了文菜。唉,这顾家女郎倒是可惜了。”

他最中意的,其实是顾家女。不为其他,就是觉得爽气。可如今听说娶顾家女可能不利于儿子前程,就只能作罢。

反正那文菜,也很是不错。

赵母高兴地说道,“我这就去找媒人,下聘礼!”

“娘,”赵庆提醒道,“大唐有制度,彩礼嫁妆严禁攀比,要是超了额,就是违道僭越。”

“老娘晓得!无需侬提醒老娘!”赵母道,“不就是不能超过十块银圆的东西么!八块总成吧!”

赵庆从怀中掏出一个册子,退到赵父之前,“爹,这叫存折,上面存着整整一百银圆,凭此折,户口簿,身份牌,提银号,就可到郡城大唐银行分行提取银圆。”

说完,赵庆又拿出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八个汉字,“这是存折的提银号。要用银子时,就可去郡城取,不用时就不要取,一来放在家中不安全,二来存在银行还有利息。”

赵父手有些颤抖的接过东西,心中很是激动。

一百银圆啊。

好大一笔钱!

顶的上一家人几年的收入了。

这是儿子省下来的军饷。

“大郎,住在京师长安大不易啊,这些银圆,还是你拿回去。我们在家,也够嚼用。你在长安却是多有用钱之处。”赵父退回存折。

存折,他当然早就听说过,但还是第一次见。听说郡城中有什么银行,就可用这存折来存银取银,方便的很,而且很是保险。

但一句话说回来,农家能有几个银圆?犯不着走那么远去存到郡城银行。

“爹,这银子必须拿着。”赵庆不容置疑地说道,“儿每季都有俸禄,无碍的。咱家的宅子太老,也要花钱重新修建一个像样的,这样二郎也能更好娶亲。还有,咱家也要修个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