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七章 风浪未息(第3/4页)

顾青失笑道:“不要搞得跟娘家恩断义绝似的,我虽禁足你父皇和皇兄,但并未禁足你,闲暇之时你不妨入宫看看他们,与他们多聊聊,开解一下他们的心结。”

万春点头应了,接着不知想起什么,脸蛋儿忽然一红,声音愈发低不可闻:“夫君与我成亲多日,但一直未行……未行那个事,今晚我……我……”

顾青神色一正,道:“把我当啥人了,我是那种挟恩图报之人吗?我是那种见色起意之辈吗?肤浅!”

见万春呆住,顾青只好解释道:“……主要是我今晚已有约了,刚才思思那眼神你也瞧见了,勾人得很,必须教育教育她。她已预约了我,你若想约,明天早点来排队,先去怀玉那里领号牌,咱家凡事都得有规矩……”

话没说完,顾青忽觉脚下剧痛,万春一脚狠狠踩在他的鞋面上,还使劲拧了一下,然后气得掉头就走。

顾青痛得倒吸凉气,看着万春气冲冲走进府门的背影,顾青忽然笑了。

嗯,还是这副生气的样子可爱,那个傲娇又臭脾气的公主殿下回来了。

顾青摸着下巴开始思忖。

要不……今晚放思思的鸽子算了?

毕竟公主殿下那么白……

转念一想,大家都是成年人,为何非要做选择?腐朽得很。

……

封城清街,大动干戈,风声过后,长安城的议论显然不是一份安民告示能平息得下来的。

第二天,各种传闻喧嚣尘上,街头巷尾,酒肆客栈,东西两市,有人的地方就有议论。

昨日安西军为何突然入城,为何突然封城清街,为何包围了太极宫……

各种答案都有,每个答案都被好事者解释得活灵活现,配合他们讳莫如深的表情,俨然一副得到第一手内部消息的权威模样。

议论归议论,市井民间的议论不过是一种谈资,安西军昨日除了暂时封城清街外,其实基本没影响百姓们的生活,日落之后长安城便解封,一切如故,百姓们的议论更多的是一种看热闹的心态。

但是朝堂上可就没那么平静了。

大家都是聊斋里的老狐狸,那份糊弄鬼的安民告示自然没人信,长安城的朝臣们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一时间顾青竟成了众矢之的。

第二天一早,顾青如往常般走入进奏院,便见院子里站满了朝臣,以礼部尚书房琯,刑部尚书李岘为首,余者皆是六部侍郎,御史台御史等等。

院子里满满当当站了百余人,每个人都用怨恨的目光盯着顾青。

顾青走进院子后对四周敌视的官员视若无睹,大大方方地进了前堂。

李岘忍不住上前一步,怒道:“顾青,尔昨日是否率兵逼宫?”

顾青乐了:“呵,刑部尚书好大的官威呀,你是在审我?”

李岘毫不退缩地道:“你若行逼宫篡逆之事,便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国贼,我审你又如何?”

顾青傲娇地抬起了下巴,淡淡地道:“审我,你不够格,李尚书,顾某人如何行事,不用向你交代,你若真想效法古往今来不事二主的忠臣,此时以头击柱而死,我也不反对。”

李岘大怒:“竖子猖狂!”

礼部尚书房琯走上前,沉声道:“顾青,天子何在?”

“天子居于深宫,房尚书难道不知?”

房琯冷冷道:“天子和太上皇是否已被你软禁?”

顾青淡淡地道:“房尚书没看京兆府张贴的安民告示?昨日宫中混入了反贼,我是奉旨率兵入宫保护天子,捉拿反贼,怎会无端软禁天子?”

房琯冷笑:“明人不说暗话,顾青,你这话未免太敷衍了,我乃三朝老臣,就不能得你一句实话吗?”

顾青微笑道:“房尚书想听什么实话?非要逼我承认逼宫篡逆?最好还承认我弑了天子?但是天子如今好端端在宫里,活蹦乱跳的,教我如何承认?”

百官沸腾起来,议论声也越来越大。

终究都是大唐的朝臣,尽管各自心里都打着小算盘,但他们对大唐天子总的来说还算是忠心的,昨日安西军逼宫之事,朝臣们不可能无动于衷。

听着越来越喧嚣的议论声,甚至还夹杂着咒骂声,顾青的眉头越皱越紧,表情也越来越不耐烦。

忽然顾青站了起来,随着他的站起,百官吓得纷纷往后退了一步。

“议论过后,差不多够了,你们是朝堂臣子,不是闲着无事的市井小民,各官署还有那么多国事朝政待理,你们打算一直在这里耗下去?”

百官沉默。无人应声。

顾青又淡淡地道:“若觉得我顾某行事不公,人品太差,不愿与之伍,可以,交出官印,我允许你们致仕告老归乡,并双手奉送仪程,今年夏末朝廷便要再开科考,我不愁朝中无人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