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95章 新的任命(第3/3页)

老美做出这样的改革之后,许多国家自然也是跟风而行。

确实,未来战争中,军队的灵活性是很关键的因素。

相应地减少指挥层级、组建旅辖营的战斗群,形成一支支战斗旅模块,以适应未来局部战争是很有必要的。

特别是非常难打的城市巷战,原先的建制就更显拖沓、臃肿。

其实在“师改旅”之前,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老美就已经撤销了团一级建制。

然而和北方邻国不同的是,老美即便有一段时间轰轰烈烈地大搞“师改旅”,却始终没有放弃师一级建制。

在苏七月的记忆中,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时候,老美甚至叫停了师改旅。

这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师改旅”的建制,也有着其局限性。

师,在传统战争理论中,其定义是最小的战役单位。

简单说来,一个师要有能力独立承担一场小型战役。

包括火力支援和后勤勤务,一样都不能少。

因此,一个师里面,会有大量勤务部队的存在。

师改旅之后,和之前最大的区别就是:五花八门的勤务部队,被编成规模更大的专业勤务保障部队,由军级直接掌控指挥和调度。

而旅部,则尽可能地保作战部队。

如果战争中需要后勤,或者远程火力的支援,则直接呼叫军部,由军部根据战场作战的需求灵活调配和指挥。

这样的建制配比,灵活是足够灵活了,但是其弊端也同样不小。

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不适合大规模的战争。

强弱分明的对抗之下,师改旅的科学建制,看上去十分美好。

可一旦交战双方的实力相当,在一处战场上爆发激烈对抗的话,一个旅的战斗力是根本不管用的。

特别是强国之间如果爆发战争的话,一个师的存在,要比一个旅有威慑得多。

至于集团军,则仍然是这个时代最基本,且强有力的战役兵团。

前一世,“师改旅”这方面的弊端,老美是第一个发现的。

接下来,才是北方邻国。

随后,这两大军事强国都叫停了国内军中的“师改旅”进度。

同样的,我军在“师改旅”的进程中,也不免走了一些弯路。

现在军区领导提出加快“师改旅”的速度,看样子应该是想将这一军改思路贯彻到底了。

可前世的经验告诉自己,这样的思路,却并不是最好的。

师改旅从大方向来说固然没错,但是到底要不要保留少部分师一级的陆军作战单位,是很值得商榷的事情。

将脑海中的思路认真过了一遍,苏七月已经有了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