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是他非他(第2/3页)

李成亲自向前,虽无言语,却效果极佳,原本气势稍衰的长刀亲卫几乎是瞬间振作,人人奋勇,许多稍微落后的亲卫更是不顾一切越过阻碍,而其中军官更是在喊杀之余呼喊询问、号令指挥,试图重新结成阵型……一时间,这些长刀甲士竟然隐隐有抓住宋军主动撤退的机会,趁势将战线彻底压过去的感觉。

杨沂中既惊且怒,但没有任何犹豫,他就即刻放声呼喊,下令全军回身反扑!昨日到现在,御前班直的减员已经到了一种危险的地步,但随着主帅下令,这些士卒却还是回身反扑……不仅仅是什么天子亲军的觉悟,也不仅仅是平素赵官家恩养充足,还有御前班直普遍出身清白不敢违命的惯常心态,也有背水立营、未必能逃脱的无奈。

当然了,必然还有杨沂中本人平素在下属面前表现的威严而又沉骜,所谓素有积威的缘故。

故此,随着李成默然勒马入营,杨沂中一声令下,战事立即又以一种极为惨烈的方式重新上演,双方都是精锐甲士,一方持长刀却限制于营寨地形,一方对营寨熟悉、作战灵活,却又不可能无视对方的兵器长度优势。

往往是一个长刀甲士一刀劈出,便能直接造成减员,但想要劈出这致胜一刀却要先遭受多名短兵甲士的灵活围攻,然后直接丧失战斗力在前。

总体而言,这里毕竟是班直的营地,随着杨沂中一声令下,直接参战的班直数量也是远远超过那些长刀甲士的,所以战事天平还是再度有扭转趋势的。

但这不代表刚刚一进一退引发的危险就此停止,甚至恰恰相反,因为李成可不止是这些兵!只要李成再度投入核心战力,那么陷入困境的依然还会是宋军。

杨沂中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在犹豫了片刻之后,他再度握紧了腰中那柄宝刀,然后轻声唤了一下他身前最得用的都头:“翟彪!”

“统制!”

翟彪早就在旁候命,闻言即刻应声。

“再来一次。”杨沂中喘了口粗气。

翟彪当然知道再来一次是什么意思,但他听到军令,却是先是看了眼远处那个骑在马上非常明显的身形,然后明显犹豫了一下……因为随着雨势越来越小,而且越来越逼近中午,淡淡的云层后面光线也早已经越来越充足,而翟彪目力非常,却是窥的清楚,那敌军主帅双手勒住马缰,表现随意,就那么大马金刀一般的立在稍显稀疏的战团之后,反而显得有些不妥。

但不妥归不妥,二人低声稍作讨论之后,还是决定再试一次——虽然不知道此人是否是李成,但很显然,正是他打马入营使得那些长刀甲士各自振奋的,所以无论如何,杀了此人,或者赶走此人,今日中午,乃至于今日一整日,便总能撑过去了。

唯独杨沂中不是韩世忠、岳飞那种变态武艺,雨水之中也一时寻不得特别稳妥的弓箭,何况还是营内乱战?所以,他只能集中调度部分精锐甲士,进行突袭斩首了。

战机稍纵即逝,决心既下,便不可能做什么拖延的。

于是乎,很快,与其说是斩首,倒不如说是强袭的行动便即刻展开。

近百名一直没有参战的班直,其中至少一半人都身披这个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札甲,忽然从营帐后方转出,几乎是即刻结成一个相对紧密的锋矢之阵。

“那人便是李成,随我斩杀了此獠,以报官家之恩!”阵势刚成,锋矢箭头所在,一名银盔札甲之将,便忽然拔刀指向李成所在,然后回身放声大呼。

一呼之后,百人齐应,喊杀之声,即刻盖过了战场其他各处。

而呼应既成,这银盔大将便放下盔上自带的银制面甲,浑身几乎只露一双眼睛,然后就倒提一把朴刀,直接奋勇强袭向前。

且说,对于宋军而言,尚不能确定那人便是李成,但对于长刀甲士们来说,却根本不用有任何犹疑,他们几乎是不顾一切放下眼前的战斗,甚至不惜将后背卖与身后宋军,直接蜂拥折返,试图护住自家大都督。

然而,宋军既然决定行此强袭,又如何能轻易放任?

且不说原本交战的宋军士卒努力纠缠,便是在营内行强袭锋矢之阵的大部分甲士,也本就是要阻拦隔断这些兵马的……一方直冲向北,直扑李成,一方自两侧纷纷回身夹击,双方几乎不顾一切,硬生生撞到了一起。

短促的交战中,血肉横飞,哀嚎瞬间集中响起,却又根本遮掩不住双方的喊杀声。

唯独宋军冲势极大,这支百人部队又是精锐中的精锐所在,何况为首银盔将领与周边几个武士格外神勇,连杀连砍不断?所以那些长刀甲士虽然尽力,却还是眼见着这波强袭渐渐逼近自家大都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