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1章 奥斯曼的命运(第2/3页)

其实这个过程完全是大明带来的改变,而随着线膛燧发枪和木塞扩张子弹的传入,燧发枪的射程超过了的500米,真正的变革就开始了,而受限于加工技术,欧洲各国包括土耳其人都无法给军队提供足够的线膛燧发枪,滑膛燧发枪仍然是主流。

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旧时代已经被终结了。

可是大明凭借着先进的蒸汽机床和化学技术,不但早就普及了线膛击发枪,而且甚至还大规模使用线膛后装枪,有效射程超过一千米,而这意味着大明步兵手中的火枪不但对士兵的威胁大,甚至已经都足以对炮兵构成致命的威胁!

也正是凭借着手中先进的武器,朱和域和李定国等人才决定主动出击,而且这一带的地形也有利于他们。

北方的山地和湖泊,使得他们面前只有二十里左右的平原,虽然起伏不定的平原限制了他们的视野,但是却让他们可以构建立多层防御,形成数里的防御纵深。

尽管明军的兵力不到五万人,但是却被分成了多个集群,依托多道防线以及防线内部的据点,形成了多道难以突破的纵深防御。

而一系列的野战工事,看似不及棱堡完美,但是却大大的加强了步兵在防御作战中的战斗能力。依托这些工事和近乎于完美的十三式后装步枪,仅仅只是依靠步兵都能顶住奥斯曼军队的进攻。

1667年7月18日,奥斯曼人的大军主力已经抵达了卡尔塔尔和彭迪克之间的明军的战线之前。

而在此之前,那些为自克里米亚的鞑靼骑兵,就已经和明军的骑兵交战了。双方的交战并不激烈,但是鞑靼骑兵却吃了大亏,尽管明军的骑兵不多,但奈何人家手里拿的是六响转轮枪,强大的火力让这些火枪、弓箭骑兵吃了大亏,在几次遭遇战,损失上千人马后,原本猖獗至极的鞑靼骑兵立即缩回了己方的阵地。

几乎是与此同时,艾哈迈德·科普鲁律和库楚克帕夏、阿里帕夏等人,则在近卫军的护卫下,查看中国人的阵地。

不过他们却也不敢靠得太近,害怕被对方的猎兵给收拾了!

其实这几天,尽管还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斗,但是双方的猎兵,却早就大打出手了。

在受限于成本线膛枪无法普及的情况下,欧洲各国几乎同时选择了设立猎兵,这种步兵不计成本,装备造价高昂的线膛枪,而这种燧发线膛枪的射程远和精度高,能够在很远的距离有效杀伤敌人。

在欧洲战场上,这些使用线膛枪、木塞子弹的猎兵,甚至被称为移动的大炮。土耳其同样也设立了猎兵,他们的猎兵装备的还是大明金陵兵工厂的名牌货。甚至就连子弹都是原装进口的,这种民用长管步枪,除了使用燧发机之外,和军用前装滑膛枪没有任何区别。这两天双方的猎兵你来我往的都给对方带来的一定的杀伤。

身为大维齐尔的艾哈迈德和帕夏他们当然要躲开一定的距离,毕竟他们谁都不想上天去享受那七十二个处女。他们在人世间的繁华……也不比天堂差啊!

虽然距离很远,但是凭借着制做精良的“凤凰牌望远镜”,艾哈迈德他们还是能够清楚的观察中国人的防线部署。

中国人的壕沟似乎有一堵矮墙,在矮墙附近还有一些土笼据点。

“那些土笼据点里,应该就是他们的大炮。”

观察着中国人的防线,艾哈迈德对身边的帕夏们说道。

“确实是大炮,隐约能够看到炮管,不过这只是中国人的第一道防线罢了,大人,你看据点的后方,隐约还能看到一些据点,他们设立了几道防线。”

阿里帕夏说道。

那怕是最精良的凤凰望远镜,也看不到纵深腹地的情报,对于前两道防线后方有什么,他们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想来,差遣应该不大。

“大人,看来我们只能从正面进攻了!”

手指着中国人的防线,阿里帕夏说道。

“你看中国人的两翼分别被大海和大山保护着,一边是海,一边是山,海那边我们游不过去,山那边,似乎也翻不过去——至少骑兵翻不过去,而且中国人在山上也部署了防线,完全没有迂回的可能。只能从正面突破过去了……”

“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阿里帕夏,你看中国人的防线设置了至少五六道,他们的防线又这么宽,这导致他们的兵力布署一定会非常分散,突破的他们的防线难度不会很大,况且,只是一道壕沟和矮墙而已,这可比进攻要塞和城市简单多了!”

库楚克说的是实话,野战确实比攻城更简单,他们既然能攻克那么多城市,攻克这道防线……再简单不过!

“阿里,我们只需要用步兵撕开中国人的防线,剩下的就交给骑兵了,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