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破解死局的底气(第2/3页)

待完颜构南渡登基之后,孟皇后便撤帘不再听政,完颜构也尊孟皇后为元祐太后,后因“元”字犯其祖父孟元的名讳,再改为隆祐太后。

第二次垂帘听政是建炎三年,孟太后也南渡之后恰逢苗刘兵变,在完颜构被迫退位的情况下因乱军所逼,孟氏再度垂帘听政,并召韩世忠之妻梁红玉,勉令韩世忠速来勤王,乱事平定后又再度撤帘。

这也是赵桓最为重视的一点。

毕竟,只有后方稳了,自己才能放心掀了自家的桌子,才能更放心的去怼死围困汴京的完颜宗望。

“哎……”

轻轻叹了一声,冲真终于还是接过了赵桓递过来的重担:“你放心吧,哀家应下了。只是,官家想要亲征,城外的金兵却又该如何?如今可有了应对之策?”

听到冲真终于自称哀家,赵桓心中顿时大定,直起身子之后笑道:“侄儿早就知道,伯母一定是最疼我的。至于城外的金兵,伯母也无需担心,侄儿早就有了应对之法。”

赵桓的心里很清楚,尊孟氏为太后或许能压得住赵吉翔这个沙雕玩意,但是却压不住城外的金兵,哪怕是让大宋朝堂的诸位明公们朝跪到夜,夜跪到明,也照样压不住城外的金兵,想要解决掉城外的金兵,最终还是得真刀真枪的做过一场才行。

当然,赵桓从来都不觉得大宋的军队能够正面硬刚金兵,这跟涨他人志风,灭自己威风无关,而是跟大宋军队的真实战斗力有关——

自从大宋车神赵二在高梁河上演骑驴漂移开始,大宋军队的战斗力了基本上就废了一大半,等到韩琦韩相爷说出了那句著名的“东华门外唱名者方为好男儿”之后,大宋军队的战斗力就算是彻底废了,让赵桓指望着靖康年间的军队去跟金兵刚正面,还不如把郭京那个神棍先找出来然后让他请神仙下凡更靠谱。

当然,禁军的战斗力废物是一回事儿,赵桓有把握能靠这些废物干赢姓完的是另一回事儿——谁说打仗就一定得操刀子互砍的?你拿刀子我拿火炮不行吗?

当初炎黄老祖宗在黄河流域开创了中原农耕堂口,传到三代之时,周围可是有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等几大堂口,为了解决掉这些堂口,中原农耕堂口从商至周就一直在跟周边的其他堂口不断作战,并且用刻上了德字的板砖对他们进行感化教育,所以他们才会把土地送给中原堂口。

在这个过程中,武器装备的技术发展能碾压周边诸多堂口也是老祖宗们很重要的倚仗。

从石器到青铜器再到铁器,从靠着双腿和屁股骑马再到马蹬马鞍的出现,无一不说明了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深刻明白这个道理的中原堂口,尽管在罢黜百家之后就摆出一副视技术为奇技淫巧的嘴脸,然而直到崇祯皇帝挂到树上的那天为止,中原堂口都没有停止过对技术的研究,也从来不会因为放不下身段就拒绝学习。

简单点儿说就是,我觉得技术这东西不好,你们都别研究,我自己偷偷摸摸的研究就行了——等我研究完了我就去砸你家场子。

直到甲申国难,福州陆沉。

那位长得并不帅,最起码没有和中堂帅气,被包衣奴才们美化成铁齿铜牙,一心为民,实际上墓里却有七具女性尸骨陪葬,以肉为饭,日御数女的纪昀纪晓岚,此人曾在十全老狗钱聋的授意下主持编修过一本书。

为了编修这本十全老狗的骄傲,也就是号称收录天下之书实际上却毁书无数的《四库全书》,十全老狗还曾为此而掀起50多起文字狱,牵连致死人数过万,谁也不知道建奴和他的包衣奴才们究竟毁了多少好东西。

比如《奇器图说》。

这本成书在天启七年的书,在《钦定四库全书·子部》之中也有收录,然而标题却被涂成黑色,原本应有几十卷,最终却被毁得只剩三卷,就这还被建奴严禁流传。

如果不是赵桓曾经亲眼看过这本书,又有谁会知道这里面到底有多少好东西?

光是按照杠杆原理而弄出来的起重器械就有十几种,齿轮也已经在这本书里出现,蒸汽机的原型也已经出现,“新制诸器图说”已经出现虹吸、自行磨、自行车、代耕、连弩等。

万幸的是,上上辈子学习过初、中物理,上辈子穿成崇祯皇帝的赵桓看过这本书,对于里面的许多东西都记得很清理。

还有那本包罗万象的《永乐大典》。

也正是因为如此,赵桓才能在一众军器监和广备攻城作的大匠面前指手画脚。

宗泽为什么牛逼?

因为宗泽曾经打造了两千辆大楯车,并且成功的倚之怼了完颜宗瀚一波,一路打到石家庄之后才因为大雪而停下了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