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谁赞成?谁反对?(第3/3页)

姚平仲无奈,只得按照种师道的吩咐撤兵,给完颜宗望留下了一个满地余烬和尸体的牟驼岗。

……

紫宸殿里的气氛有点儿压抑。

实际上,从当今官家御极以来,紫宸殿里的气氛就没欢快过,跟当年上皇坐在龙椅上的时候相比,完全就是天上地下两个极端。

当年上皇坐在龙椅上的时候,大家可以讨论讨论朝政,顺便再聊聊书法和诗词,偶尔还能陪着上皇一起聊聊修仙的问题,可是自打当今官家御极以后,一切就变了。

除了讨论打仗,就是被官家骂成猪队友,同时还要提心吊胆的面对着官家的屠刀。

真是怀念上皇啊~

坐在龙椅上的赵桓将殿中群臣的种种表现都尽收眼底,隐在十二旒冠冕之后的脸色也不见丝毫喜怒。

等着朝堂上的大佬们把该说的事情和不该说的屁话都说完之后,赵桓才开口道:“擢李若冰执掌吏部。另外,朕要把这些签军都筑了京观。”

这一万多接近签军俘虏该如何处置,是眼下最大的问题。

大宋的军法很操蛋,规定战争过程中不得随意抓俘、不得随意殴打、不得随意杀俘等,并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政策。

一方面来说,这些法令条文加强了军队的纪律,从精神层面上体现了人本思想的抬头,使得俘虏的生命权得到了体现、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法令条文的作用基本上就是扯蛋——

战争时期讲究以人为本?这不是扯蛋这是什么?

瞧着殿中群臣一脸懵逼的模样,赵桓神色不变,扫视了殿中群臣一眼之后又重复了一遍:“朕说,要把他们都铸成京观。谁赞成?谁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