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马从何来?(第2/2页)

赵桓轻轻摇了摇手中的春宫扇,笑道:“朕还是喜欢看这样儿的景象。”

李纲也点了点头,附合道:“若非官家,只怕金兵已经成功南下,大宋江山也早已处处烽烟,又何来这般的景象?臣,为官家贺!”

被李纲这么一夸,赵桓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瞧这话说的,夸的多过分?请加大力度!

然后李纲就加大了力度:“如今官家又大施教化,若大宋百姓真如官家所说那般人人得以读书,那可当真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说不得,臣等也能青史留名了。只不过……”

赵桓扭头瞧了李纲一眼,问道:“只不过什么?”

“只不过,官家说要让所有的孩童都从小练习骑射,却是不太现实。”

李纲微微躬身,答道:“微臣这几天也一直在考虑这事儿,却是越想越头疼——纵然教员之事好办,可是马匹又该从何而来?

一处学堂,少说也得有三五匹马才行,一个县中便有数十上百个村子,需要的马匹数量便不止百匹,推而广之,一个州,一个府,一个路,却不知该要多少马匹?”

赵桓却不以为意的道:“当初牟驼岗就有两万匹马,以后自然就能有更多。实在不行,朕还有两处地方,有着大量的好马。”

李纲一听赵桓这话,心中顿时就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