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9章 贾蔷格外会钻营(第3/4页)

尹褚点头道:“此事绝无退让之理!”

李暄看向贾蔷道:“你怎么说?”

贾蔷耸耸肩道:“臣还能说甚么?给银子呗。”

原也没打算真的全拿银票来放贷,且以粤州海关的五年关税做抵押,一千五百万两,其实用不了三年就能回本……

见贾蔷松了口,韩彬等都有些意外。

没想到,贾蔷这回这样好说话就松了口。

难道是他今日心情格外好?

贾蔷看着韩彬等的眼神,笑了笑,道:“大燕皇家钱庄不是我的,也不是哪个商贾的,里面天家占股六成,才是真正的大头。且还有内务府、户部和大理寺的官员入驻监察。银票的流通到底是好是坏,你们自己心里有数。当然,眼下也的确还不是银票通行天下的时候。但这个大方向的好坏,你们不能睁眼说瞎话,扯甚么清白读书人不受银票之辱。”

尹褚脸色愈发难看了些,不过他不急着反驳甚么,只垂着眼帘。

能有五百万两入账,身为宰辅,他心里踏实不少。

叶芸却奇道:“平海王,就老夫所查,尹都司并未押运多少粮草西向,莫非也是带了银票前往?”

贾蔷呵的一笑,点点头道:“你倒是上心了,没错。粮饷草秣没带多少,多带的是银票,空车往西。若是果真押着那么多粮草西向,还未走到嘉峪关,怕已经吃去大半了。”

韩彬眉头紧皱,看着贾蔷问道:“西北,即便是有银子,哪里来的那么多粮食?”

贾蔷呵呵笑道:“宣镇之乱后,我就开始准备了。宣镇之乱,靠的是抄了范家,才得了那么多的钱粮,度过了难关。可这种侥幸之事,可一焉能可再?大燕的确艰难,大旱数省,朝廷压力如山。可大燕逢旱灾,草原呢?就我所知,草原同样大旱。

这个时候,那些胡族为了活命,未必不会再度南下。所以,海粮运来后,大部分分散于山东、河南等受旱省份,还有一部分,提前运至边镇附近,囤积了起来。能用到最好,用不到更好。也是没想到,还真用到了。”

其实这些粮食不止是这个效用,而是用来同草原牧民们换牛羊骨头,换牛皮羊皮,还有换羊毛。

一石粮食,比在大燕买十石粮食的价钱还好用。

是暴利!

为了买粮食,草原上大量屠宰牲畜……

这点粮食远远喂不饱草原胡族,却又能吊着一部分北地草原,不至于感到绝望而南下打草谷。

且贾蔷才斩杀博彦汗不过一年,北部蒙古死伤惨重,至少五年内,是无力南下的。

除了宣镇外,大同镇那边也有存粮。

那边距离嘉峪关更近些。

他的这番操作,惊呆了韩彬、韩琮等人。

未雨绸缪到这个地步,谁能说其不精明?

谁能说他不忠诚?

可越是如此,诸军机越是如鲠在喉。

不是因为嫉妒,而是心中感到惊恐。

德林号的手,到底在大燕伸出了有多长,有多深?

若非买通了九边,至少买通了宣镇,德林号凭甚么敢在彼处囤积那么多粮草?!

贾蔷自然能感受到这些人眼中的惊骇、忌惮和猜疑,却也只是一笑了之,同李暄道:“若无事,臣先告退了。”

李暄这会儿还感动着呢,贾蔷如此为国分忧,他挤眉弄眼道:“急甚么?一会儿朕还有事寻你。”

“甚么事?”

贾蔷奇道。

李暄气急瞪眼,以目骂之:球攮的,甚么事能当着这群军机鸟学士的面说么?

尹褚等人见此,眉头皱的愈深。

倒是二韩未再多言甚么,引着诸军机告退。

待“外人”都离去后,李暄同贾蔷竖起大拇指感动不已道:“贾蔷,好样的,不枉朕对你的教诲。好,好!”

好些人都自言大忠臣,甚至愿意剖出心肝来,让天家看看他们的忠肝义胆。

可即便如此,李暄也看不出来甚么。

他只看到了,贾蔷竭尽所能,为国事为天家出力。

关键是,他又从不插手朝政,不插手军务。

这般作为,如何让他不感动?

虽然,他也觉着贾蔷将手插入宣镇,并不合适。

但这些事,大可以后再说……

贾蔷笑骂道:“废话少说,没事臣真要告退了。南边来人了,要急着见臣。”

李暄奇道:“甚么事,比朕的事还要紧?”

贾蔷扯了扯嘴角,道:“是十三行伍家的家主伍元,前来请罪。”

“甚么罪过?”

“私事就不用说了罢?”

“在朕跟前还讲甚么私事?说!”

“伍元之子伍崇,鬼迷心窍,给福建水陆提督马祖昌,浙江水陆提督白启引路,准备奇袭小琉球,捉拿臣一家老小。结果失败被擒,这会儿伍元前来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