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第2/3页)

党代会和人代会情况有些不同。党代会相对要纯粹一些,除了总结一届的工作部署下一届的工作,选举只不过是走过场。选举共有两场,第一场,是由全体代表选出市委委员。市委委员有候选名单,代表只需要在选票打勾就行。市委委员选举产生之后,才由市委委员进行第二轮选举,这一轮选举并不在大会,而是大会闭幕之后的第一次会议。这次选举的是常委,同样,常委是有候选名单的,只要市委委员的选举不出意外,常委的选举,出意外的可能徽乎其微。

整个会议,最难把握的是选举市委委员。这一程序需要全体党代表投票选举。党代表的人数众多,来自不同的部门,谁投票谁不投票,很难控制。面准备任命的市委书记,如果连市委委员都未能选,那就是一次大的政治事故。至于市委委员选举常委,出现意外的可能就很了,毕竟能够当选市委委员的人,都是权力场中人,出于手中的权力考虑,他们也绝对不敢和级党委唱反调。

赵德良很清楚,任何一种选举,无论国外的还是国内的,一定会有人搞事,不同在于搞的事大或者手法的隐蔽性。可毕竟只是一级市党代会,他这个省委书记,不好表现得太过热心。会议开始之前,他分别找几个主要领导谈话,其中包括省委组织部长马昭武。赵德良委托马昭武列席雍州市党代会,实际是要他代表自己,密切关注雍州市党代会的良性推进。谁匍:知道,整个江南省的官帽,掌握在马昭武手里,今年是换届年,也是一次帽子的再分配盛会,除非你不想要自己手里的官帽了,否则,你就当心点,千万别闹事。

马昭武知道自己肩的担子有多重,丝毫不敢大意,白天听会,晚和彭清源以及市委组织部长刘常军分工,分别拜访各代表团,名义是听取他们的意见,实际是做工作以及了解动态,以便控制局面。

赵德良也没有闲着,他还在考虑下一步的工作。

换届年最大的政治就是班子的确定。各地级市的党代会,已经全部结束,党委的班子,已经确定,不会有大的变数。雍州市是市级班子里最后也是最大的一块蛋糕,盯着的人多,对未来几年整个江南省政治的影响力大,因而至关重要。此外,省级班子,目前还处于运作阶段,中组部并没有揭晓最后答案,这才是整个江南省最大的政治谜底。

这个谜底,有些已经明确,比如省委书记赵德良,省长陈运达,除非出现巨大变故,否则难以改变。而原省委副书记游杰去世,他身后留下的职位需要递补,原常务副省长彭清源已去雍州当书记,由谁来补缺,同样没有明朗。除了有实力竞争这两个职位的人虎视眈眈之外,还有两个人物,是人们所关注的,一个是原闻州市委书记郑砚华,一个是雍州市长温瑞隆。

郑砚华的闻州市委书记职务已经免去,曾经有传言,他将担任副省长,中组部对他已经考察过了,可一直没有下文。温瑞隆担任雍州市长目前是第二届,任期还剩下两年,他最初的计划,是想趁着周昕若退下来的机会,升任雍州市委书记。这一计划落空后,他显得比较惶恐,政治迅速倒向陈运达。这两个人物,很可能是未来江南省政坛的中流砥柱,同时,也是目前最大的变数。

最初,赵德良确实考虑由郑砚华来担任副省长。副省长职位,空出了两个,一个是彭清源到雍州市后留下的常务副省长职位,这个职位是省委常委,在江南省政治格局中,地位很重要。另一个是原副省长尹越被双规后留下的。尹越原是江南省最年轻的副省长,曾经被认为是内定的接班人。

赵德良的考虑是,用一个年轻有魄力的副省长,制肘陈运达,使得陈运达不至于太过分地抓权。可是,直接由郑砚华担任常务副省长,无论是在江南省内部还是在中组部,都有相当难度,将一个市委书记直接提拔为常务副省长、省委常委,跨度太大了些。如果仅仅只是让郑砚华担任副省长,在政府班子里,很可能被陈运达压制,根本起不到制衡陈运达的作用。

至于温瑞隆,赵德良也会慎重考虑。温瑞隆还是有能力的,雍州市这些年的工作,了一个大台阶,与温瑞隆有很大关系。赵德良自从来到江南省,就一直在考虑对温瑞隆的安排,他也有两方面顾虑。一是温瑞隆这个人,似乎和江南省官场的几股势力不即不离,又在雍州l培养了一股自己的势力。如果重用他,对自己平衡整个江南官场,有利还是有害?他一时难以把握。二是温瑞隆和陈运达的关系,他始终没有摸透。陈运达将自己当成外来势力排挤,这是从一开始就摆出的姿态,整个江南官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假若将温瑞隆提拔,而温瑞隆又和陈运达联合,陈运达就如虎添翼,江南官场这盘棋,他赵德良就难以控制了。赵德良并非没有考虑温瑞隆,之所以一直没有行动,其实也是在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