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人才战略(第3/4页)

同时,威廉·佩里谈条件时的敏锐程度,也是一点都不含糊,丝毫没有被“大资本家”忽悠的可能性。

对顾骜承诺的所谓“赞助”,他一句话就戳穿了。

一看就是在OSRD那些年养成的老辣。

偏偏他在这方面很有话事权,顾骜想找个别人谈、绕过去,都不可能。

“好吧,我承诺,如果赞助,一定按照1比1的定向经费和非定向经费混搭——也就是有一半的钱,你们可以任意拿去做任何基础性研究,哪怕成果无法商业化。”

基调定好之后,双方总算能稍微愉快一些地开始讨价还价。

佩里教授也不会亲自开口应承给研究生名额,显然要拉几个同伙分担一下风险,并且分赃。

同时,顾骜也知道怎么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比如在佩里教授的同事面前时,提出来的总条件,肯定跟单独跟威廉佩里一个人私房话时有点差价。

任何国家,谈事情都是要给各个决策者之间设置回扣差价的么。

具体过程过于阴险,容易引起不适,玷污神圣的学术,就略过了。

佩里方面最后开出的苛刻条件,大致是这样的:

“一次性捐款300万美元,我们就把这项学术交流作为半固定的制度、约定俗成下来。以后每年给斯坦福数学院60万美元、电子工程学院60万美元。数学系和电子工程系会分别招收两名浙大来的优秀本科毕业生。不过,我们要自己组织准入考试。如果不合格的话,我们会自行向其他中国顶级大学的数学和电气专业发出邀请,填补缺额。”

顾骜算了算,这就是每送一个人来读研,公司需要给30万美元的赞助。这笔钱算是该生三年的开支、给学校的好处、以及这三年里跟导师做基础项目的科研经费。

要知道,如今正常考进来的斯坦福工科研究生,读三年研,总共才平均8万多美元开支。(当然对于1981年的中国人来说已经是天文数字了,自费是根本留不起学的。)

如果顾骜还想占有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商业化研究成果,最多还要再赞助30万美元科研经费。由那部分钱做出来的成果,才是知识产权完全归属于天鲲传媒的。

当然这30万花了之后,还可以占用一些导师的才智和精力,这才是真正值钱和吸引人的地方。毕竟斯坦福的教授们随便点拨你几下,都是很值钱的。

想在硅谷搞顶级科研,成本真是贵啊。

但是,随着雅达利的崩溃,码农和电路设计是们单打独斗就能应付的时代,很快就会过去了。哪怕是应用电子产品领域的科研,很快也会走上成本巨高的时代。

顾骜暂时没有选择。

斯坦福之于硅谷,正如硅谷之于美国,正如美国之于世界。

幸好他钱多,暂时先忍一忍。等他两年后干掉雅达利,彻底证明了自己的牛逼后,就轮到硅谷的学界反过来求他给前沿机会和项目方向了。

正如后世随便一个互联网小公司,要想招到通用人才,付出的成本肯定比阿狸巴巴招同一个人花费更多——因为在阿狸巴巴人家还有招牌和前途,资历写进履历漂亮。要扭转这种差距,就只有在钱上多补偿人家。

天鲲娱乐要是没有之前炒作起来的“雅达利唯一指定敌人”的头衔,拿着钱人家都懒得理你。

顾骜想明白之后,接受道:“谢谢,合作愉快。这样吧,我再出10万美元,希望可以请台尔曼老校长露了脸,到时候出席一下双方的合作仪式,你看怎么样?”

台尔曼老校长今年已经81岁,早就退休了,而且身体一直不好,长期卧床(历史上明年就死了)

但他是威廉·佩里的授业恩师,在斯坦福的威望又无人能比。

10万美元买他一起出席某个场合拍张照,也算合理价位。

……

大致敲定了合作意向之后,顾骜就得赶着回国了。

国航没有从旧金山起飞的航班,他为了省事儿不想再绕远路,就搭日航(JA)的航班,先飞东京,再转机回国。半路上说不定还会跟任天堂的山内溥谈点儿技术收购和转让,为即将组建起来的全职研发团队做些储备——不过顾骜肯定不会是针对任天堂的前沿核心技术下手,所以不会被山内溥警觉的。

临走之际,他吩咐手下:“舒尔霍夫,如果佩里教授这边后续还有疑问,你随时联系我。钱的方面如果有些小波动,都是可以接受的,这不是大问题。你处理完之后,就尽快飞一趟钱塘,记得先找教育主管的有关部门预约,然后再当面跟我指定的大学联系,谈学术交流的邀请和赞助——注意,千万别说你是受雇于我的,你要伪装成100%硅谷血统的科研型公司。最好再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向往和谐社会的国际主义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