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阿尔托莉雅(第3/4页)

阿尔托莉雅高举“神爱世人”大旗,指责教廷阻隔了神明爱人的渠道,不但不是神明的代表,反而是蒙蔽神明的罪人!

各国王室态度暧昧,但是在教廷号召之下,整个欧洲的骑士蜂拥而至,高手云集,一时间,法国境内,各色战旗高举(每个正式骑士,都有来自教廷授予的战旗),当然其中还混有些名誉骑士,这些人的战旗就没那么正宗了。

在法国境内,英国、教廷两军合战,骑士先行。

骑士对战中,十二圆桌骑士大发神威,连战连胜,共计斩杀、击败各国骑士超过百人,最后引出教廷的神圣骑士团,以圣·安东尼奥为团长的神圣骑士团共有骑士四十七人,乃是当时欧洲最强的战斗团体(骑士侍从不算),号称是“不问敌人有多少,只问他们在哪里!”的无敌强者团队。

两军阵前,无数战士众目睽睽之下,圆桌骑士团正面对冲神圣骑士团,阿尔托莉雅一马当先,亲手阵斩包括已经踏入圣域的圣·安东尼奥团长在内正式骑士三十一人,斩钢剑下无人生还,提剑立马威震天下,万马千军噤若寒蝉。此战,神圣骑士团全军覆没,被后人称为——战旗折断之日。

此战之后,阿尔托莉雅被人称之为——骑士王!

在大军直指意大利的路上,阿尔托莉雅向世人公布了另外一条,不再依赖教廷的骑士之路——美德之路。

教廷的骑士之路并不是人人可以走的,许多停滞在骑士侍从境界顶端的骑士候补,往往因为无权、无势、无钱,无法请教廷帮助自己举行仪式,阿尔托莉雅的美德之路对这些人吸引力极强。

而骑士王阿尔托莉雅公布的美德之路共有八条,对应着八种人类美德,只要骑士候补级的强者,对任何一条道路全心认同,无论是守护还是牺牲还是荣誉,只要认为这条美德值得超越生死去坚持,就有机会爆发自己心底的力量,这种力量,为了区别传统骑士的战旗,被称之为斗气!意思是战斗的气息。

有了几个成功的例子之后,整个欧洲轰动了,连各国王室都开始扭转方向,支持阿尔托莉雅的远征,毕竟,绝对效忠教廷的骑士和不那么在意教廷的骑士,当然只有后者才是各国王室需要的骑士。

在以后的数年内,阿尔托莉雅尽得人心,圆桌骑士团追随者无数,横扫欧洲大陆,踏破教廷总部,当阿尔托莉雅斩下已经年过八十的教皇头颅,宣布他为亵渎神明之人(就是这位教皇在位的时候,阿尔托莉雅的母亲和幼小的阿尔托莉雅逃亡英伦三岛),夺取神器——荆棘冠冕的时候,整个欧洲都在她面前俯首。

从此以后,接任的教皇不再对各国王室拥有废立大权。而更多的是作为一个精神领袖存在,教廷也不再拥有绝对权威,上帝不再是教廷的专属,阿尔托莉雅宣布——上帝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倾听来自心底的声音,就是倾听上帝的声音。

与此同时,一部分宗教人物,在教廷将被攻陷以前,逃亡东方。这些教廷成员,在东方君士但丁堡成立了另一个教廷,首领称为大牧首;主教称为牧首;一般神父称为牧师。

分裂的教廷,让各国王室喜闻乐见,在东方(欧洲的东方,不是亚洲)各国的有意无意支持下和西方各国对统一宗教战争的阻挠下,两个教廷都一直存在下来。

直到现在,两个教廷都变成了现代的吉祥物,这种情况下,两个教廷更是只能每年打嘴仗,宗教战争是万万打不起来了。

彻底击败教廷以后,阿尔托莉雅并未在欧洲称王,而是退回英伦三岛,专心在贤者的辅助下,经营英伦三岛。这个行为让她广受称颂,声威一时无二,被称之为“神下骑士”,意思是骑士王阿尔托莉雅居于神之下,人之上,从此,阿尔托莉雅一脉有了一个独特的称呼——神下!即便是新任教皇,也只好捏着鼻子认了。

在以后的二十年中,英国从一个欧洲人眼中的不毛之地,遍布骗子、罪犯和恶徒的穷山恶水,变成了欧洲人眼中,文明、富饶、先进的国家。

在某一个日子里,阿尔托莉雅传位与自己的小女儿伊丽莎白,从此远离人们的视线,据英国王室记载说,阿尔托莉雅和贤者夫妇二人,留下了一张纸条就失踪了。

纸条上写着“世界那么大,我们去看看,勿念。”

就因为这个纸条,后来世界各地都出现了骑士王的传说,反正没有一个是有真凭实据的,骑士王的传奇在世界各地漫天飞舞,连日本都有,要不怎么说英国王室是世界上最传奇的王室呢?这些世界各地的谣言传说,至少也占了一半功劳。

从那时起,英国王位一直在阿尔托莉雅和贤者的血脉中间传承,大部分时间王位上是伊丽莎白某某世,偶尔也有阿尔托莉雅某某世,而区别就在于,伊丽莎白是正常传位的女王,阿尔托莉雅则是从王室圣地,宁静之湖中走出的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