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头版头条(第5/6页)

龚奇伟对李同育的做法也颇为不解,可是他到现在为止还是期望能够和平解决这一问题的,毕竟李同育是他多年的老友,龚奇伟道:“张扬,等到了东江,我先和李同育谈谈!”他说这句话的目的是让张扬不要冲动,他深知张扬的脾气,这小子是个从不吃亏的人,李同育搞了这一出,张扬肯定放不过他。

张扬知道龚奇伟的意思,笑了笑道:“龚市长,您放心,我心里有数!”

张扬把这件事看得很清楚,事情虽然是李同育挑起来的,可影响已经造成,李同育那边的问题要解决,省里领导那边也需要去做做工作。

省常委会议上,省委书记乔振梁就拿出了这份报纸,他扬了扬手中的《东南日报》道:“今天的东南日报大家都看过了吧?”

现场很静,多数常委已经看过这份报纸,就算没有看过的,也从别人口中知道了头版头条的内容。

乔振梁道:“怎么不说话?”

省委宣传部长肖元平轻轻咳嗽了一声,现场的沉默必须由他来打破,他主抓宣传工作,而且在张扬利用圣火采集队大搞赞助的时候,他就在现场,虽然他没有明确表示支持,可他也没有反对,很多时候没有反对就意味着支持。肖元平道:“这份报道以偏概全!”肖元平首先给东南日报的报道定性。然后道:“他所报道的这件事,刚好我当时就在现场,所谓的政府给企业压力,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当时的情况我看得很清楚,企业赞助都是自愿的,而且赞助单位不仅仅是南锡本地的企业,多数都是其他城市的企业,这些企业应该是本着回报社会的目的进行赞助的,咱们不是常说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吗?”

省长宋怀明道:“抛开赞助本身的问题不谈,这篇报道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照我看,有刻意抹黑政府形象之嫌,如果企业职工看到了这份报道,肯定会产生负面的情绪,老百姓看到这份报道,心里也不会舒坦。”

乔振梁道:“东南日报的东西喜欢剑走偏锋,不过咱们中国有句老话,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大家不要只顾着挑别人的毛病,这篇报道在我看来也不是一无是处,赞助捐款,不仅仅是南锡,也不仅仅存在于平海,在国内很普遍,不过我就没看到别的地方闹出这样的风波,赞助不但要透明化,而且需要一个有效地监督机制,这篇报道有几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第一,在企业的赞助过程中,地方政府有没有给他们暗示,有没有给他们压力?第二,国有企业的领导人,拿出大笔赞助费博得一片喝彩的同时,有没有考虑过企业职工的想法,有没有经过他们的同意?”

会场再度陷入沉默之中,诚如乔振梁所言,企业赞助在如今国内屡见不鲜,小则几万几十万,大则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企业家们大袖一挥,谈笑之间,视金钱如粪土,无数人也因此而博得了热心公益,回报社会的美名,很少有人去关注赞助和捐款背后的问题,东南日报的这篇报道虽然针对性很强,有他们的目的,可的确是揭露出了社会上广泛存在的一个问题。

新任省纪委书记刘钊道:“我赞同乔书记的话,《东南日报》的这篇报道有唯恐天下不乱之嫌,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正是我们的制度上还存在相当的缺陷,一个企业的领导是企业的法人,可这并不代表着他拥有企业的绝对话语权,企业的财富是全体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当企业获得了利润,除了应该上缴国家的部分,其他利益的支配权,一样应该属于全体职工所有。无论赞助的目的何在,这在实际上已经构成了一种越权行为,我怀疑已经违反了相关组织纪律,在此,我郑重建议,这件事必须要彻查到底,利用这次机会,好好整顿一下。”刘钊这个人在中纪委就以作风强硬著称,因为来到平海的时间不长,大家对这位新来的纪委书记还欠缺了解,不过从他平时在常委会的发言上已经感觉到平海的纪委工作会因为他的到来而变得越发严厉。这对平海的干部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宋怀明自始至终都没有发表意见,东南日报为什么会刊登这则报道?很容易就能联想到李同育的身上,宋怀明敏锐地觉察到,李同育利用这篇报道想要打击的人是张扬,这让他重新估计了李同育人品的下限,现在的李同育已经完全失去了理智,为了报复自己不惜利用一切的手段,他可以诋毁自己的名誉,翻出十多年前的陈年旧事,利用捕风捉影的一些所谓的证据来离间自己和嫣然的父女关系,他也可以利用张扬在工作上的热情上进,抓住张扬的弱点,来陷张扬于麻烦之中,宋怀明对李同育的忍耐力已经达到了极限,李同育恨自己大可以冲着自己来,为什么要不择手段的对他的身边人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