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3章 幕僚(第2/6页)

王志刚道:“自从北港新港建成,市里的政策在不断向新港倾斜,现在福隆港与新港相比已经毫无优势可言,就算可以顺利引入外资,并兴建福隆港,这也不是短期可以实现的事情。”

张扬道:“我的话还没说完,北港新港是项书记的政绩工程,他是不可能让我喧宾夺主的,所以福隆港只能另辟蹊径,在规模上声势上我们都无法和新港相抗衡。”

王志刚端起茶杯喝了口茶,他提出了一个让张大官人眼前一亮的提议:“既然开发区已经决定迁至福隆港周边,未来将会形成一个全新的经济开发区,为什么不更进一步,申请成立综合保税区?”

张大官人还从来没有想到过要在滨海成立保税区,所谓综合保税区,是设立在内陆地区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行封闭管理,是目前国内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国家开放金融、贸易、投资、服务、运输等领域的试验区和先行区。其功能和税收、外汇政策按照《国务院关于设立保税港区的批复》的有关规定执行。国外货物入区保税,货物出区进入国内销售按货物进口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并按货物实际状态征税;国内货物入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保税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该区以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转口贸易和保税加工等功能为主,以商品服务交易、投资融资保险等功能为辅,以法律政务、进出口展示等服务功能为配套,具备生产要素聚散、重要物资中转等功能。

王志刚的这一提议对张大官人来说无异于醍醐灌顶,可以说这位年轻的财政局长已经不止一次的让张扬感到惊艳了,如果滨海保税区申请成功,无异于为滨海的撤县改市增加了一个重要的砝码,而且只要笼罩上保税区的光环,在政策的重点倾斜照顾下,中外商家势必趋之若鹜,福隆港乃至整个滨海想不成为地域焦点都难。

张大官人很少像现在这么激动,他站起身,在王志刚的肩膀上拍了拍:“好!这事儿要是成了我给你记头功!”

王志刚道:“我是个土生土长的滨海人,我当然想看到滨海的发展。”

张扬道:“出让土地是下下策,只要保税区申请成功,我们滨海的周边土地肯定要寸土寸金,想租用的客商恐怕连头都要挤破了。”

王志刚道:“政府如果想把利益最大化,就得严格控制土地,围绕港区和保税区打造第一流的现代化物流园,滨海想要富强就必须发扬自身的长处,要将我们现有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张扬短暂的激动之后,很快就冷静了下来,他想王志刚叮嘱道:“这件事除了你知我知,不可以向其他人提起。”张扬是担心这件事万一传到了北港那边,势必会遭到上级领导的极力阻挠,如果能够设立保税区,北港绝不会将保税区设立在滨海,这件事具有非同小可的意义,必须要在暗中操作。

王志刚为人精明,当然知道张扬顾忌的是什么。他低声道:“海关总署、国税总局、国务院这些部门联合批准才能变为可能。”

张大官人信心满满道:“准备一千万的公费支出,这件事我必须亲自出马,而且一定要马到功成!”

张大官人所谓的一千万公费支出只不过是个虚词,以壮声威罢了,可马上就有人的出国申请递到了他这边,需要出国考察的人是县委副书记刘建设,他去得国家是美利坚合众国,考察的名目是考察美国现代农业发展,考察的事情在张扬来滨海之前就定下来了,考察团一共有三十七人,预定考察时间为期一个月。当时昝世杰已经批复过了,可现在换了新领导,刘建设必须要跟张书记打个招呼。也就是打个招呼,之前手续全都办完了,现在连机票都订好了。刘建设认为自从张扬来到滨海之后,自己和这位年轻书记还一直相处融洽,在这种事情上,张书记应该不会给自己制造麻烦。

张扬听刘建设说完,笑眯眯道:“美国啊!”

刘建设点了点头道:“那边邀请了很久了,我们这次去一是为了考察美国现代农业发展,二是为了展示我们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和崭新风貌。”

张扬心中骂道,展示你麻痹,就你这形象还他妈需要去展示?张大官人在官场混久了,人也变得有些虚伪了,心里骂着人家,脸上居然还能浮现出很友善的笑容。他微笑道:“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你是负责党群工作的,你要去那边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刘建设感觉到有些不妙了,他笑道:“张书记放心吧,我的党性原则一向都很强,一定拒腐蚀永不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