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成本(第2/2页)

邵成龙看了看阿紫,点点头说,“首先第一个,山韭菜红烧肉。这一道菜最重要的就是猪肉的品质一定要好,必须要用喂养一年以上的纯土猪的五花肉才行。注意,必须得纯土猪,杂交猪不行。”

现在号称土猪肉的到处都有得卖,但绝大多数都不是真正的土猪,而是用土猪和瘦肉型猪杂交出来的。土猪生产能力好,母性强,耐粗饲和,味道也好,但是长得慢,饲料比不行。

瘦肉型猪饲料比好,吃一斤饲料能长六七两肉,高峰时期一天两斤饲料下去,扑哧扑哧的就能涨一斤多肉,其中大多数是瘦肉,四个月能出栏,这才有钱赚。

真土猪吃一斤料只有三两肉出来,养一年才能出栏,肥肉多,虽然价格比瘦肉型猪同样部位要贵一些,可算起总账,那可是亏到姥姥家了。

所以要卖土猪,就得用瘦肉型猪和土猪杂交,出来的杂交猪长肉快,吃一斤饲料能长五两多肉,再卖土猪的价钱,就能赚钱了。

“没问题。”石总一口答应下来。

想来也是,一般人很难找到真土猪,不过石总是做农产品生意的,肯定不算什么。

“还有一点要注意,五花肉不能太肥,太肥的话油太多,整道菜泡在油里,会削弱养胃的功效。”邵成龙说。

“这个……”石总有些犹豫,真土猪还要养足一年,肯定会很肥,不肥的土猪一时间还真不知道上哪里去找。

“这个容易,先把五花肉熬一下,把肥油熬出来,然后再做就行了。”韩大厨立即就想到了办法。

“这也行,不过效果可能会没那么好。”邵成龙说,“至于山韭菜炖鸡呢,要用土鸡,那种大阉鸡,十斤八斤那种。”

“这个容易。”韩大厨说。

大阉鸡很容易能买到,邵成龙就说:“必须要真正的土鸡才行,散养,养足十个月以上,每天自己吃小虫那种。最好是养在稻田里,收完稻子以后把鸡赶紧去吃稻子。”

邵成龙请客用的鸡就是这样养出来的。

“这就比较难了。”石总说,要大规模供应散养的土鸡,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山上圈起来那种也算是散养吧?”

“这种也行,没那么好。”邵成龙说,“这种我也见过,一个山头养几千只鸡,哪里有这么多虫子,主要还是喂饲料的吧。”

“饲料也就是玉米什么的,和稻子没什么区别。”石总说。

“当然有区别的,味道一吃就吃出来。”邵成龙说。

“这倒也是,始终会差一点”石总同意,价钱都不同,品质当然会有区别,他自己就做过不少,“还有其他的吗?”

接下来就是山韭菜炒豆腐,山韭菜炒蛋,山韭菜炒腊肉,山韭菜炒牛肉等等,邵成龙都往贵了说,豆腐要用本地黄豆和纯净山水手工制作,肉当然是土猪肉,还要手工熏制,最好在农户炉灶上面熏个一两年的;鸡蛋当然就是土鸡蛋了,最好是初生蛋。

至于牛肉,其实本地没有吃牛肉的传统,牛是用来耕田的,只有老得干不动活了或者意外死亡的牛才会进屠场,这样的牛肉当然又老又干,并不好吃。

邵成龙犹豫了半天,决定还是不要坑石总了,说本地水牛肉当然比个比较高,可味道实在不怎么样,还是弄些进口牛肉比较好吃。

石总一样一样记下来,等邵成龙说完了,他也已经算完了,“按照我的估计,这么一桌子菜,材料加上人工,成本大约是七百块左右。我打算卖一千五,两百利润留给农庄,三百给阿龙,剩下的就给我,大家没有问题吧?”

“才留两百给我啊。”黄英嘟着嘴说。

“两百不少了。”石总说,“农庄成本都算在七百块里面了,换句换说,我一分钱不给你们,光靠那七百块你们都有钱赚。额外有两百利润还想怎么样。”

“三百太多了。”邵成龙则说,“给我两百就行。”

成本七百块,买一千五的话,利润就是八百(先不说这个数字是真是假,有没有虚报),那么农庄赚两百,邵成龙赚三百,剩下三百是石总的,那么邵成龙就和石总一样了。

减掉一百的话,邵成龙两百,石总四百,石总就是邵成龙的两倍,邵成龙占的就是小头,石总占大头,这是邵成龙感谢石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