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远东的教育体系(第2/2页)

这些不求回报的善举,为亨特拉尔银行争得了巨大的声望!

经过了几次战争之后,中国人对“鬼佬”们的印象已经差到了极点。他们一边畏惧洋人,一边又痛恨洋人,而亨特拉尔银行的所作所为无疑是标新立异,在上海滩诸多的外资银行中独树一帜,自然就引起了中国人的好感。

因此借着这个机会,亨特拉尔出版社名声大噪。

而除了教材之外,那些可以让国人开眼看世界的书更是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比起中国人翻译的图书来说,这些书用近似于白话的文字撰写,更加的浅显易懂,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书不但更加贴近时代的潮流,而且大多都配上了简单的插图,比如说最新款的汽车、无线电技术等等,更加的形象、直观,也更容易理解。

于是在短短的两年中,这些书卖出去了十几万本,利润刚好把赠送的《普通话与汉语拼音》给赚了回来……

……

就在亨特拉尔教育体系全面发展,逐渐影响江浙等地的时候,在上海和长沙两地,另外两个人也在努力着。

1906年10,上海德文医学堂举办了开学典礼。

埃里希·宝隆接受了约翰·亨特拉尔先生的资助,让后世同济大学的前身提前一年面世,并且获得了柏林大学等德国顶尖大学的鼎力支持。在亨特拉尔银行的资助下,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等四所德国医学院校将会每年派出年轻学生前来中国,协助宝隆进行教学。

而就在这一年,长沙一间面积不大的西医诊所开业了。

爱德华·休姆……不,爱德华·胡美成为了这所小诊所的负责人。同样因为有了约翰·亨特拉尔先生的帮助,小诊所的建造绝对是高标准,而且也配备了大量先进的设备,比如说X光机和心电图等等。而且为了满足胡美的需要,约翰还一次性给他送来了大量的药物,免费供他使用。

只不过……

在这个时代的长沙,一个外国人,或者说一个西医想要给人看病可不容易。

中医的攻讦就不多说了,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也无法理解西医,或者严格来说的现代医学。所以连续一个星期没人上门之后,胡美只好自己走上街头。这年头,平均寿命也就三十多岁的中国多得是病人,而且很多都是那种病变直接就在脸上、脖子上的那种,所以胡美就很干脆的找到这些人,上去拉住对方,说要给人家免费诊治。

一个疯鬼佬的传说,就在长沙城里流传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