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第2/3页)

柳遥的心瞬间沉到了谷底。

“哦对了,阿钰临走前好像给你留了句话。”婶娘忽然记起来。

“什么话?”柳遥问。

“他说,你如果有什么疑惑,可以试试去翻九桥村的地方志,说不定能找到些答案。”婶娘回忆着道,似乎十分不解。

九桥村不过是个偏远乡村,看这里的地方志能有什么用处。

但柳遥却一下子听懂了。

地方志是记录当地历史变迁与风土人情的,殷月离的牌位就放在止戈山上。

如果当真与这里有什么联系的话,必然会在地方志里留下相关的记录。

而九桥村的地方志就存放在里正邢傅林的家中,只要找到里正,一切疑问就都分明了。

柳遥和田钰的婶娘道了谢,匆忙赶到里正家里,却从仆役口中得知对方同样也已经离开了,最快也要年底才能回来。

里正不在,他收藏的地方志自然也无人知道在何处。

一下子所有线索都断了,柳遥顿时忍不住泄气。

因为不敢回醴泉庄,柳遥只能再次来到香茗茶坊内,徐伯见他闷闷不乐,似乎有什么心事,连忙端了盘糕点送过来。

“小公子怎么了,是不是遇到了难事,不如与我说一说,兴许我能帮上什么忙也说不定。”

柳遥看着满盘的点心没有胃口,却又不能将殷月离的事直接说出来,只能含糊着道自己想查些东西,所以需要看九桥村附近的地方志。

“地方志?”徐伯放下糕点,皱眉思索片刻,“九桥村的地方志应该在里正那里,如果现下里正不在,那估计就没有办法了。”

“不过倘若小公子只是想知道九桥村近年都发生了哪些大事,其实还是有些法子的。”

“什么法子?”柳遥眼睛一亮。

“那自然是去找城里的说书先生,”徐伯笑着道,递了杯茶水给他,“东街那头有个姓吴的说书先生,平日最爱说的就是西北边关的地方故事,别说是九桥村的历史,便是最北边几个村庄的历年大事,他估计也都能倒背如流。”

“正好,您先前不是还说想请位固定的说书先生到茶坊里来说书吗,不如今天就请他过来瞧瞧,既能打听到您想要知道的事情,也不会显得太过突兀。”

“好。”希望重新燃起,柳遥越听越觉得可行,连忙点头。

说书先生,这还真是从来没想过的办法。

徐伯做事利落,很快便将姓吴的说书先生请了过来。

说书先生名叫吴向臣,身材矮胖,长相富态,只是一双眸子精明地四处乱转,最终越过徐伯,朝柳遥的方向热情地拱了拱手。

“哎呦,这位就是传说中忽然买下香茗茶坊的大掌柜吧,之前听茶坊放消息要请说书先生的时候,在下就想过来了,谁不知道香茗茶坊待遇好,店掌柜人又和气,这附近找活干的伙计没有人不想到这边来的。”

大概是因为习惯了说书,吴向臣语气中自带一种独特的韵调。虽然油嘴滑舌,但听起来却并不惹人讨厌。

柳遥弯了弯嘴角,心情也跟着放松了一些。

仔细了解过对方日常说书的内容,约定好每月来茶坊说书的时间和报酬,柳遥终于将话题转到自己希望的方向。

“对了,”柳遥将刚刚的糕点推到对方面前,假装不经意道,“我听徐伯说,先生对九桥村附近的历史最是了解,那是否知道过去几十年里,止戈山上可有发生过什么古怪的事情。”

“古怪的事,掌柜指的是什么?”吴向臣也不客气,抓起糕点便吃了起来,只是对柳遥的问题有些疑惑。

“哦,”柳遥眼眸微敛,尽可能不动声色,“不瞒先生,我家就住在止戈山脚下,最近……总能听见山顶传来奇怪的声音,所以想知道是不是山上曾经发生过什么,还有如果真有不妥当的地方,是不是需要过去祭祀或者参拜一下?”

吴向臣瞬间明白柳遥的意思,搓了搓下巴道。

“这个啊,估计是阴兵什么的,您也知道,朝廷与羌吾常年交战,在那山上死了不少

将士,虽然二十年前羌吾被灭,但当时带兵的几位将领都死了,我记得好像就葬在止戈山上,您去参拜一下也不是不可以。”

“将领?”柳遥皱了皱眉,像是不解。

“准确说是两位,”吴向臣继续塞糕点,比了两根手指道,“一个是大承有名的常胜将军,名字叫什么不记得了,似乎是姓邵的,另一个是先皇次子,据说也是个厉害角色。”

“可不知……是不是有什么内情,悄没声儿的就死了,埋在山顶上面,也只有九桥村那边还存了些记录。”

先皇次子,惠敏亲王。

柳遥呼吸忽然凝滞,“他们是,怎么死的?”

吴向臣摇摇头,“将军不知道,那皇子好像是病死的。当然,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说那皇子是凶神邪物转世,生来便不容于天地,所以早早便被老天爷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