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聚散有时(第2/2页)

“我要走了,”颜澄说道,“母亲的眼睛哭坏了,我们都不想待在京城了。风流云散,与其在这里担惊受怕,触景伤情,不如山野间渔樵度日。”

陆少微侧首,正好见到了颜澄脸上的刺字,她忍不住伸出手去,将将碰到了又收回手。

“面上的刺青不去掉吗?”她问。

颜澄轻轻一笑,毫不在意地说道:“不是你说的吗?若是在意它,脸上无字,心中也有字,若是不在意,又何必去掉呢。”

陆少微愣了愣,失笑点头。

清河郡主很是挽留了一番颜澄,颜澄态度很是坚决,加上陆少微在旁帮口,郡主终究是放人了。她点了头,在旁吹吹风,济王也就没有为难,他精神一日日不济,还要操心登基的事儿,有为难的心也没有为难的力。

济王赏了不少东西给颜澄母子,都是些中看不中用的,带着宫里的戳印,变卖不得。陆少微私底下全给换了,全部换成金银丝帛,足够他们母子俩度日了。

颜澄走的那日,从宫里接了敬阳公主,自宫门出去的。

陆少微站在宫城门楼上,定定地看了许久,直到颜澄的车马变成了一个小小的米粒,也不知他回头过没有。

清河郡主不知什么时候也来了,立在她身后,轻描淡写道:“舍不得吗?将他留下来也不难。”

陆少微摇摇头,清河郡主又戏谑道:“你可以与他同去,山野渔樵,闲云野鹤。”

不等陆少微回答,清河郡主上前一步与她并肩而立,朗声说道:“抬头看,往远处看——”

陆少微闻言,放远了目光。

宫城门楼是整个京城的制高点,远些能见到街坊行人,每一个人都如米粒一般大小,再往远处看,能见到延伸出去的城墙,几乎与天相接,再远,便是一望无垠的天,还有陆少微曾经见识过的大好河山,河川浪涛,大漠黄沙。

清河郡主说道:“我第一次上这儿来的时候还很小,与女眷们立在一块儿。她们顾着看演武,我抬眼一望,山河尽入我怀,站在高处的感觉竟这样好。”

陆少微眯了眯眼,感觉到凉风拂过山河,又落在她发间。

清河郡主捏了捏她的手,仿佛结成了野心家同盟,这世间天下,再也没有人比她们更懂得彼此。

陆少微提醒道:“马上到王爷吃药的时辰了。”

清河郡主嫣然一笑颔首,回身下了门楼,亲自服侍济王服他的催命药。

谢家的小院里,谢燕鸿问道:“你打算去哪里呢?”

颜澄回答道:“大约是江南吧,那里的水土养人,适合母亲养病,你们呢?”

谢燕鸿看了一眼长宁,说道:“如今嫂嫂身子不好,囡囡又还小,我们暂时还走不了,如果日后离开京城的话,我们应该会到塞外去。”

颜澄说道:“天长日久,总有再见之日。”

“遵照小孙的遗愿,尸骨葬在了魏州,衣冠冢立在青城。”

那里天地灵秀,万绿如梦,正是好眠之地。颜澄闭眼叹息一声,说道:“以后再去拜祭吧。”

谢燕鸿与长宁一路将颜澄送到城门外,敬阳公主的车驾静静地待在夜幕之下,在等着他。谢燕鸿没有过去见面,怕惹她伤心。自懂事以来,他就和颜澄一起长大,上房揭瓦,读书习字,吃喝游冶,从未分开过,也没想过会有分开的一日。

天边是淡月微云,似有点点秋雨如丝,牵扯人的衣袖袍脚。

颜澄翻身上马,朗声说道:“去吧,小鸿。聚散有时,后会有期。”

马蹄嘚嘚,车驾辚辚。

谢燕鸿牵着马立在原地,望着颜澄渐渐远去。

作者有话说:

快完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