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前后脚(第2/3页)

“只是顾相那边——”

温太太有些犹豫。

温景随读的是由顾氏所办的筑山书院,他年少聪慧,很小的时候就展现出非凡的天赋,受到了顾相的赞扬。

筑山书院上下对他都十分照顾,默认他是顾相门生。

若此时改换门庭,另择先生,可能会得罪顾家人。

“这是我命中注定传道授业的老师,顾家只能将来再另行赔罪!”

温景随毫不犹豫,答应了一声。

温太太向来对儿子自豪且又信任,对他的话半点儿没有怀疑。

此时听他如此一说,便又惊又喜。

惊的是先前天降异象不知是何缘由,是何人所为,喜的是儿子果然不愧是年少时就被人称赞为‘文曲星下凡’,竟能在这样的神异之事中,得到了传承,可见温家将来必会飞黄腾达,温景随未来成就定会十分惊人。

她想到此处,点了点头:

“我令人先去寻那异象出自何处,再派人寻你父亲归来,同时我置办厚礼,等他一归家,我们便出门。”

母子商议妥当之后,温太太便寻了家中下人出门打听消息。

她原本还以为要费些功夫,哪知温太太身边的乳母孙嬷嬷一出门后,便见家门外的巷口处已经是人山人海。

许多身穿儒士服的人混在人群之中,对着其中一个方向跪拜,高呼‘儒圣人’。

声音震天,动静闹得极大,惊动了左邻右舍出门左右观望。

一问之下,才知道那最初的金芒是出自姚家的。

孙嬷嬷有些不可置信,却牢记温太太吩咐,又急赶回屋,与她说了异象可能来自姚家的时候,温太太怔了一怔。

“姚家?”

她音量一下提高了些,变得有些尖锐:

“怎么会是姚家呢?姚家只是粗人!”

情急之下,温太太将内心的话脱口而出。

“娘!”急赶而来的温献容还未进门,便听到了母亲的声音,不由不快的唤了一声。

“娘!”温景随也还没走,闻言喝了一句:

“不要这样说!”

温太太无心之言没料到引来了一双儿女反对。

温献容也就罢了,她与姚若筠已经定亲,女生外向,人还没嫁出去,心却已经偏到了姚家,听不得她说姚家不好的话。

可是温景随也这样说的时候,温太太心中便生出几分隐秘的不快感觉。

凭借母亲的本能,她察觉到了温景随的心思。

但她失言在先,所以并没有辩驳,可受了儿子责怪后,心中却莫名不大舒服。

“我就随口说了一句,你们就这么大反应。”

她揉了揉胸口,挤出一丝笑意,淡淡的说了一句。

事实上温太太确实觉得孙嬷嬷可能打听的消息不对,“姚家人口简单,姚太太只生一儿两女。”

不是她瞧不起姚若筠,这个未来的女婿人品端正,性情也算温和,与温家知根知底,与她女儿倒是相配。

可无论是学文、天赋,他都比不上温景随。

先前出现的圣人之像,显然不是一个普通学子可以召唤得出来的。

除此之外,姚翝确实是个只会耍刀弄枪的习武之人,略通文墨,两个女儿一个病歪歪的,一个则是还未定性,所以她听闻孙嬷嬷话后,才会如此吃惊。

“就是姚家!”就在这时,温景随突然开口,语气笃定。

见母亲、妹妹都转过了头来,面露吃惊之色,他开口道:

“是南昭柳并舟,柳先生!”

他喜欢姚守宁,自确定自己心意之后,便将姚家亲属打听得十分详尽。

温献容初时疑惑,但听到‘柳并舟’名字的时候,身体一震。

因姚守宁先前打听‘应天书局’的缘故,她事后从大哥口中听到过‘柳并舟’的存在,此时听他一说,顿时想了起来。

“柳并舟?守宁的外祖父?那位曾与大儒张饶之,参与过‘应天书局’的人?”

吃惊之下,温献容喊了出来。

但她话音一落,随即想到姚守宁提醒过她,关于‘应天书局’之事要保密的事,又连忙将嘴捂住。

可惜为时已晚,温太太等人已经听了个分明,温献容的脸上露出懊悔之色。

“柳并舟?大儒张饶之?”

温太太听得云里雾里,只觉得受惊过度之后还未恢复的心跳又更急促了一些。

她还没明白其中缘由,可是张饶之的大名,但凡是个读书人,就没有不知道的。

姚、温两家已经定了亲事,还有意向亲上加亲,温太太只知道柳氏出身书香门第,却不知道柳氏的父亲竟有如此能耐,与已故大儒张饶之竟有这样亲密的关系。

正当温太太陷入震惊无比的情绪中时,温献容却想起了前几日姚守宁前来温家的时候,与兄妹二人提及过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