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机变无双夸国士(第6/9页)

安老将军从老王那里要过一支烟,灵台香已经不能澄清他的灵台,他需要借助尼古丁来安稳神魂。他深吸了几口烟,长长出了口气,笑着望着薛向:“你果然还是如初见时一般敏锐,我赞你是严世蕃一流,果没冤枉你吧?好了,我老头子年纪大了,经不住你折腾,这事儿是你提起的,由你了结。”老头子竟然不由分说地把定策的责任推给了薛向。

薛向自不会矫情,他此来所为何事?不正是要立这定策之功嘛。他回到自己的立凳前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润了润有些发干的嗓子,复又转过身来,正对着老爷子的眼神,道:“其实,情势从一开始就很明了,那边的船体看似坚固,他们的强大不过是建立在沙堆上罢了,纵使他们此刻依旧掌握着舵盘,可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如三叔指出的那般,他们何曾真正掌握过鱼叉?老人家著名的论断,他们何曾记得。鱼叉未握,风帆早破,且遍地结怨,人人无不苦之久矣,如此种种,皆是灭亡之道。我敢断定季老那边一定已经获得了最广泛的支持,今天他们那边过来,不过是走个形式。当然,对他们来说是形式,可对我们来说却是生死存亡的大事。眼下,再谈论谁胜谁负,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当务之急要做的事无非两点。第一,立刻向季老那边亮明立场,什么条件也别谈。那边自不敢不教而诛,若是他们真敢把咱们作了肥鱼,现在结成的渔夫之盟马上就会溃散,一个不守信用的盟主,是无法让盟友们感到安全的,既然不安全,谁还愿意以身‘侍’虎,所以咱们暂时是安全的。第二,我建议老爷子这几天多到下面走动,尤其是曾经有过来往的老同志,不论关系如何,也去拜访一二,既算是探探风,又向那边亮明肌肉。最重要的是,要和潜在的渔夫们多加沟通,团结以求自保。我想如果做到这两点,不说将来会获得如何的回报,但至少咱们暂时是稳如泰山的。”

薛向的话说完了,众人却久久不语,安氏兄弟、左、陈连襟加上一边打酱油的老王心中同时冒出了一个词:帅才!

唯有老爷子站起身来,长叹一声:聪明天授,国士无双!

众人齐齐变色!

……

江家大宅座落在王府井西路一侧僻静之处,这是一座最正宗的四合院。说其正宗,是对比着松竹斋的构造而言。松竹斋就是个单进的院子,一间正屋里辟出堂屋、卧室、书房等多个房间,哪里有四面建房,拱卫合围的四合院的神髓。而江家这座大宅就不一样,这是一座三进的院子,整个建筑构造是堂堂正正的四面建宅,朝中合围,前两进院子皆建了宅子,而整个第三进院子却是一座宽大的花园。这座正宗又复古的四合院已经传承了一百多年了,原是前清一个贝勒的宅子,从民国到共和国,历经无数豪绅富贾、达官显宦之手,最终落到江歌阳的手中。江歌阳在大内本有居所,不过,他和安老将军一般,不愿住在大内,除了平日办公得晚了,会在大内困上一宿,大多数时间,他还是愿意赶回家来和自己的妻子、儿女团聚。

就在薛向于安老将军书房高谈阔论的侍候,江歌阳的书房也有三个人正在纵谈风浪,指点波涛。

江歌阳的书房和安老将军的书房比起来,自又是一番天地,简直可以说是两个鲜明的对比。百来平的室内装点得金碧辉煌,大理石的地面在穹顶上的水晶大吊灯的照射下,晶莹一片,三张宽大的黑色真皮沙发围着一个一米见方的水晶茶几,水晶茶几前方五米处的玻璃柜上摆放着一台电视机,看牌子正是当初明珠机电厂试行研制的143台彩色电视机中的一台,紧靠着电视机后方是一个大红的合金金属书架,这个巨大的书架并非是和普通书架一般立在地上,而是镶嵌在墙壁内,无数的大部头陈列其间。百平方的书房布置得大气、庄重,在这个时代尤其显得前卫,几乎看不到一点老旧的色彩和过时的器物。

宽大的真皮沙发上,江歌阳居中而坐,手里捧着一盏紫砂椭球杯,面带微笑地听着他下首左侧的一个中年人侃侃而谈。江歌阳今年方才五十四岁,虽然将入暮年,但对翻腾于宦海中人来说,正是骄阳当空,黄金岁月。他保养得很好,一方国字脸白皙无须,浓眉大眼,浓密的黑发虽无发型可言,却打理得整整齐齐,整个人看上去气势十足,浑然没有他儿子半分的阴柔之气。

正和江歌阳说话的中年人大名丁世群,乃是季老的生活秘书。他今年刚过不惑之年,正是踌躇满志之时,平日里负责照看季老的生活外,也参赞文字工作,颇得季老重用。今天下午就是他受季老之命探访松竹斋,不料,他此行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不,得空之后,连夜跑到江歌阳处问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