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中秋佳节(第2/3页)

李月辰由衷的希望粮食产量能提高,哪怕只是一点点,至少这样一来百姓对抗天灾的能力也会更强一些。

转眼之间,随着天气转凉,已经来到了八月中秋节。

这个时代的中秋节跟一千多年后之后已经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了,也吃月饼,不过这会儿不叫月饼,叫月团。

而且馅的种类也很少,基本都以枣泥为主。

但唯一不一样的就是这个时代的月饼外表都挺好看的,感觉就像山西那种各种造型的馒头似的。

这个时代的月饼大多数都会做成各种花朵的形状,讨一个吉利。

另外就是祭祀了,古人因为有神灵崇拜的原因,很多节日都会祭祀的。

因为李月辰是女眷,所以平日里这种活动都是不参与的,她也正好落得清闲。

不过今年李治说要她一起参加。

李月辰问能不能不参加?

结果李治的意思很明确:朕不是在征求你的意见,而是通知你一声。

感到无奈的李月辰只能强忍着不适去答应下来。

上午练完功,下午又读书练字,差不多估摸着到了三点钟左右,小荷就带着李月辰回去梳妆打扮了。

毕竟参与祭祀晚宴的不仅仅是李治夫妻俩,还有一堆大臣们,公主的派头还是要拿出来的。

值得一提的就是那首《悯农》果然被李治拿到朝堂上跟大臣们炫耀了。

大臣们当然也都非常给面子的夸赞公主懂事,有这样的公主是大唐之福等等……

福来兴冲冲的回来报信的时候,李月辰一脸不出所料的样子,对这个结果表示没兴趣。

让本来还想着能让殿下开心一下的心情好像当头浇了一盆冷水一样。

……

眼看到了黄昏,中秋节的祭祀月神之礼也要开始了,李月辰跟着福来和小荷来到了西华门。

本来她打算骑自己的三轮小车过来的,但是却被福来和小荷给阻止了。

如果是在长安的话,这种祭祀礼仪一般都是在圜丘举行,没错,就是一千多年之后师范大学里面那玩意儿。

不过现在在东都,皇宫里面就有祭祀用的玄坛和道场,倒是没有必要跑太远。

四个哥哥也几乎跟李月辰是同时到达,李弘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今日总算不是那般批头散发的模样了。”

李月辰挑了挑眉毛:“那请问几位阿兄,小妹是平日好看还是今日好看?”

“当然是今日更好看!”李弘点头评价着,“这才是女子礼仪!”

李贤倒是不赞同的摇了摇头:“我倒是觉得平日更好看!今日嘛……少了一份平日的洒脱之感。”

“是啊,今日的月辰都不像熟悉的月辰了。”李显回答道。

“看看!”

李月辰扭过头看着大哥李弘:“大兄!看看,听听!这才是真正评价!”

“一派胡言!”李弘拿出了大哥的威严,“你等当真是不可理喻!”

说到这里,扭过头看着四个兄弟里面最小的李轮:“四郎,你如何认为?”

李轮抬头看了他一眼:“我觉着,平日里见到的所有女子皆是这般,反而月辰有不一样的感觉,所以我也觉着平日更好看!”

李月辰竖起一个大拇指:“三位阿兄慧眼识珠!待到年底月辰多送一些罐头给阿兄!”

“你们!”

李弘吃了瘪,伸手指着几个兄弟忍不住想要骂人。

李月辰笑了笑:“大兄莫要生气,人与人对美的感受并不相同,大兄也应该多接受一些其他想法。”

“你啊……”

李弘无奈的摇了摇头:“好了,乖乖在此等爷娘过来吧。”

不一会儿,大臣们也陆陆续续的过来了,看到几位皇子和公主都在,纷纷过来行礼。

李弘等人也回礼,互相客气几句,说一句中秋安康。

不少大臣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公主李月辰的身上,毕竟前段时间李治在朝堂上拿着那篇悯农一阵炫耀,想不注意都不行。

现在这首诗已经开始逐渐传向全大唐,被天下更多的文人士子所知。

不过传播效果应该不会太大,这些年李月辰也推理出了一些事情。

现在的唐朝虽然说都喜欢诗词,但或许是因为李白杜甫等人还没出现的原因,还到不了狂热的地步。

这个时期的诗词,还在“爱好”的范畴之内。从皇帝到平民,只要是识字的,一般都会写写诗当做爱好。

只有师父刘仁轨一脸笑意的来到李月辰面前:“悯农写的好啊!”

“谢谢师父夸奖。”李月辰回了一句,“祝师父中秋安康!”

“殿下也安康!”刘仁轨笑着行了一礼。

正聊着,穿着衮冕的李治和盛装华服的武则天在一堆下人的拥促下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