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游上元夜(第3/3页)

孩子们也都纷纷过来给李月辰行礼,祝愿新年快乐。

客套完毕之后,李月辰在亭子里坐了下来:“今日过来是通知你们,过几日便要回复上课了……都复习的如何了?”

张老大走出一步,恭敬的回答:“殿下敬请放心,学生有带着他们认真复习,卢先生也尽心为我等解惑。”

“那便好,新年开始,课程会略微加重一些,你们要有心理准备!”李月辰笑着提醒一声。

……

还没到二月,皇宫里面便收到了两个消息。

第一个是绛州刺史,郑王李元懿去世了。

这个人李月辰仅仅是在族谱上看过,但完全不认识,也没什么印象,他是老爹李治的叔叔,高祖的儿子。

皇族成员去世,皇帝必须负责管理其身后事。李治下令,追赠司徒,荆州大都督。

谥号为惠,陪葬献陵。

第二件事情是太子李弘在长安监国期间,看百姓忍受饥荒之苦,下令开仓放粮,救助百姓。

因为事态紧急,所以来不及事先汇报,只能先斩后奏。

收到消息之后,李治并没有说什么,只是询问粮食够不够,是否还需要其他帮助之类的问题。

同时,因为这段时间李月辰一直跟李弘有书信来往,也同时知道了这件事情。

一来她是太子的妹妹,就当拉家常了。

二来她又是户部侍郎,这种事儿也在应该知道之列。

说实话,李月辰觉得这做法有些欠考虑。

当然不是说就应该看着百姓饿死,救灾这种事情也是需要做好调查,才能最大限度的让救灾粮分发下去的。

直接开仓放粮,弄不好就会吸引很多家里还有些余粮的人过来占便宜。

这样的话,那些真正到了山穷水尽地步的百姓反而还要跟他们去抢,做不到最大化。

……

仁寿殿内,李治看着手中的奏报摘下了眼镜,揉了揉晴明穴:“媚娘对此有何看法?”

“此举有些欠考虑了。”武则天在旁边皱着眉头,“虽然如今粮食产量提高的研究已有成果,但还是……”

“唉……”李治叹了口气,“弘儿是个好孩子,只可惜……”

他的话没有继续说下去,显然是略微有些失望。

武则天给他添上了茶水,坐在旁边安慰道:“无碍,弘儿还是缺乏一些锻炼,日后稚奴多教教他便好了。”

“嗯!”李治点了点头,抬起胳膊,握着她的手轻轻抚摸起来,随后突然一笑,“其实此事,到也不算出乎意料……”

武则天没说话,点点头表示赞同,早在几年前李治就有过预言。

只不过现在真的如预料般发生了,夫妻俩都觉得这孩子锻炼的还是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