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李贤的疑惑(第2/3页)

正在思考着,突然间一愣,李贤猛然响起,这句话,妹妹月辰曾经说过!

可……可这是帝范啊!她怎么可能看过?她又不是太子……

太子?

李贤突然想起,似乎前几年月辰刚刚入朝为官的时候,大哥就上奏请求将她立为太子来着。

虽然这件事情最终是没成,但因为这事儿本身不算什么秘密,所以他也是知道的。

原本他以为当时就是为了让妹妹入朝为官所演的一出戏而已,说不定顺便还能敲打一下大臣。

可现在看起来,似乎不仅仅是演戏,至少阿爷那边是真的有将妹妹立为太子的想法。

李贤很清楚,这种书绝不可能是妹妹私下自己看的,唯一的可能就是经过了两位大人允许之后才看的。

想明白了这一点,他突然生出一股挫败感,这是何意?难道我就是妹妹的替代品而已吗?

原本是打算将月辰立为太子,只是因为大臣们那关过不去,所以才让我成为太子吗?

感到心情烦躁的李贤突然往后一仰,直接躺在了垫子上,双手捂着脸颊叹了口气。

与此同时,心中也升起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我就不信了,我哪里比不上这个妹妹了?

……

六月底,李月辰照例在朝堂上收听新闻。

随着张成鑫尖锐的声音响起,百官也齐齐向珠帘后面的天后行礼。

李治因为身体原因,除了朔望两朝,其他时候已经不来了。

最前方的李贤在接受了太子之位以后,这还是第一次上朝,他下意识的扭头往旁边的通道看过去。

他知道妹妹已经入朝为官,但她不跟大臣们在一起,而是在通道里面。

今天他是第一次真正亲眼看到。

透过屏风的缝隙,能看到那边的通道后面有人影在闪烁,具体看不太清楚,于是便扭回头专心上朝。

屏风后面的李月辰突然想起今天似乎是二哥李贤第一次上朝,于是从屏风后面探出头想要打个招呼,给他比个心加油打气一下。

结果探出头等了好久,却发现他一点都没有扭头往这边看的意思,无奈之下之摇了摇头,为看不到自己治愈笑容的哥哥感到遗憾。

于是跟平时一样,就在上官婉儿旁边双臂环抱在胸前,靠在墙上收听新闻。

最近的新闻都挺平淡的,唯一值得关注的就是在边境跟吐蕃的摩擦依旧不断。

只不过以为吐蕃现在大部分注意力都在西域,而唐朝这边也不想无端动兵,所以暂时还没发展到真正的战争。

但在场所有人都很清楚,接下来迟早是有一仗的,无非就是个时间问题。

其实按照李月辰的想法,不如先主动出击。

可这个时代对“师出有名”这件事情非常看重,这不是她一个人就能扭转的。

当然朝廷也不可能眼睁睁的等着吐蕃控制西域之后调转枪口来对付自己,所以这边的意思是在疏勒设置疏勒都护府,进一步打击吐蕃想要控制西域的野心。

这条建议在在朝臣们商量之后,觉得可行,于是天后便正式下令,建立疏勒都护府。

今天的新闻让李月辰觉得自己收获了不少,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

……

虽然已经是六月底,但天气仍然炎热,只是这炎热的气候也抵挡不住学子们的努力。

太平书局里面,天后所著的《臣轨》一书刚刚上架就卖空了,甚至还有不少人每天都来书局问下一批什么时候到。

高延福那边也在快速的刊印,甚至还为此多调派了几个小太监过来干活儿。

第二批一下子印了一千本,刚刚上架便卖出了一半。

李月辰是觉得这个数量已经差不多了,虽然这还远远达不到长安城中读书人的数量。

但这个时代,相对于买书,大多数文人还是更习惯借书来抄。

不但能读书,同时还能顺便练字。

当然了,说不定会有人愿意多买几本拿到东都去专卖或者送人,那就是到时候再说的事情了。

七月初二,正在报社里面审核各地新闻的上官婉儿突然听到了高延福的声音:“主编,外面有人来送自己的文章。”

抬头一看,高延福已经恭恭敬敬的双手将几张折好的纸递了过来,这恰好就是李月辰的造纸坊生产的竹纸。

外人是不能轻易进皇城的,所以这文章也是外面的卫兵通知,高延福转交进来的。

上官婉儿打开看了看,算不上太长,通篇也就两百多字。

但文言文比起白话文,其中能蕴含的信息却有很多。而且其中往往引经据典,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根本看不懂。

但上官婉儿不一样,别看她才十一岁,但如今学识之渊博,至少是让李月辰自愧不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