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二章 课堂(第3/3页)

这番话,让下面听课的孩子们点了点头,表示的确如此。

然而李重润说道:“可是,他对魏晋门阀体制的引入,不也导致了新的那个……”

李仙蕙在一旁提醒:“阶级矛盾!”

“对!”李重润点点头,“门阀体制引发了新的阶级矛盾,最终导致底层上升无望,更进一步从而揭竿而起吗?”

之前李月辰给他们讲过为什么现在需要科举制度,更是给他们讲述过阶级矛盾下的社会生活是多么压抑。

她之前亲自去过宇宙国这种财阀控制的国家参加过活动,能真正感觉到普通人的那种压抑感,创业环境极为恶劣,几乎没有中小企业生存的空间。

财阀的触手遍布各行各业,甚至就连路边卖餐饮和奶茶店之类的基本都是财阀开的,普通人想要在那种环境下创业,成功率无限接近零。

因此这帮孩子们才能明白类似阶级矛盾这类词汇,再加上从小也不是在皇宫里长大,靠民间很近,军队里大部分也都平民,跟他们待久了,不敢说感同身受,但至少能够理解一二。

“没错,但这就是历史的局限性,孝文帝所处的时代,也使得他看不到更远了。”

李月辰点点头:“况且全面汉化,也着实着急了些。文化的融合,本质是互相吸收的过程。但孝文帝却极其强硬的要求在短时间内移风易俗,全面汉化,这操之过急的命令,也最终导致了鲜卑内部的分裂。六镇反叛,实际上就是这套制度下诞生的极端鲜卑民族主义。”

“那按照姑母所言,孝文帝推行改革的初衷的确没错,但为何最后又落得如此下场呢?”李重润问道。

对于这种虚心求教的态度,李月辰很欣赏看了他一眼,但没有马上回答,而是问道:“对此问题,谁有不同答案?”

李隆基举手:“我认为此乃后人之过。孝文帝政策带来的后果,应当由他之后的皇帝来解决,但他们却没能解决,从而导致北魏落得如此下场。”

“没错!”李月辰点点头,“那么如今,你们可从孝文帝身上认识到了哪些问题?”

孩子们都皱着眉头思考起来,反而是刚满十岁,今天过来旁听的李重福说道:“他不该过于相信后人的能力,应当如同隋炀帝一样,自己将后代的事情全做完。”

“咳——”

听到这个答案让正在喝茶的李月辰差点被呛死,什么鬼?难道不应该是教育的重要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