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我在年代文里吃软饭(十九) 三合一(第4/7页)

他展开信纸仔细阅读起来,慢慢的,眉头越来越舒展,脸上甚至挂上了笑意。

这是一篇标准的叙事文,文章开头就直接抓住了读者的眼球。

“我和妻子正享用着今天的晚饭,甘甜香软的红薯,鲜灵的青菜粉丝汤,不速之客的到来打断了我们的安宁,他是来通知我们参加全院大会的,我和妻子相视一眼,知道这将是一场针对我们的审判。”

很简单的文字描述,没有任何阅读障碍。

但也就是这寥寥几笔文字,却把人的好奇心给抓住了。

这应该是一对很质朴的夫妻,再寻常不过的红薯青菜都被他描述成了美味,一对简单又懂得满足的夫妻形象跃然纸上,这样一对普通的小夫妻却突然被要求开会,而且他们一早就知道了开会的目的,是为了对他们进行审判。

他们做了什么?真的是他们做错事了吗?

但凡有点好奇心的,都会想要接着往下看这个院子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两个小夫妻又到底做了什么,才会引起整个大院的不满。

这是宋辰的第一篇投稿,他直接将自己的亲身经历润色一番后写成了文章。

主编接着往下看,终于明白了这场闹剧的起因,原来是因为故事的主人公将自己在轧钢厂的工作让给了新婚的妻子,这才引发了大院长辈们的不满。

刚看到闹剧起因的时候,主编也忍不住质疑故事主人的用意,可随着故事的缓缓展开,他的那点质疑就消失了,等到故事结束,看到最后点题的那句,男人和女人,区分的只有性别,从来都不是能力后,他更明白了,为什么这篇文章是由妇联单位递交上来的。

虽然主席都说过女性是一支庞大的待发展的劳动力量,还要求从工厂到公社,都实行同工同酬,但在实际生活中,男女平等是很难做到的。

现在女工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可相对于男工的数量还是十分稀少,男主外,女主内,这是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习俗,大家都习惯了男人赚钱养家,女人相夫教子的生活模式。

所以当故事主人公将工作让给妻子,自己留在家里洗衣做饭后才会引起轩然大波。

但在这个家庭里,这确实是最好的模式。

男人身体不好,女人健壮有力,前者在工厂里只能磨洋工,根本达不到最低的生产要求,可女人代替丈夫上班后,却能因为自己的吃苦耐劳得到工友们的一致称赞。

工作适配的不是性别,而是能力,这一点在这对夫妻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虽然主编也是男人,虽然他依旧更认同这个社会男性才是主要生产力,可对这篇文章,他还真挑不出毛病来。

他觉得,在特殊的情况下,男女换一下彼此的分工也是合情合理的。

妇联会推荐这篇文章,估计也是想要鼓励那些有能力的妇女不要把自己禁锢在家庭里,可以尝试走出家庭,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宋辰……

主编将这篇文章作者的名字记在心里,然后将这份稿件放在了左手侧通过的那一堆文章之上。

*****

“真通过了!”

“诶呀小宋太厉害了,真给我们妇联长脸了!咱们居然有文章要登在新都报上了,等报纸刊登后咱们多买几份,每一个宣传栏都得贴上!”

收到报社的回信,整个妇联都喜气洋洋的。

文章虽然是宋辰写的,可到时候文章底下会写上他们单位的名字,她们这些同事也跟着沾光啊。

妇联的热闹隔壁街道办公室的人也听见了。

“没想到宋辰居然真的会写文章,我记得我们单位也订了新都报吧,到时候看看他写的怎么样。”

“看来以前真的是看走眼了,觉得宋辰不行,原来是人才没有放对地方。”

“其实宋辰到底怎么样,我们以前也没相处过啊,还不都是听他们院子里的人说的,特别是他们院儿里的一大爷和二大爷,总说院子里的小辈就数宋辰最不稳当,现在想想,可能是一大爷不行,你们还不知道吧,一大妈生病了,一大爷还……”

“啊,他们大院的一大爷是这样的人!还真看不出来,你给我仔细说说!”

一群人凑一块,一大爷被鞭尸次数+1。

******

“张三哥,李四哥。”

宋辰拿着东西来到轧钢厂,今天保卫科轮值守门的师傅还是张三和李四,这俩人也算是宋辰的熟人了。

“宋辰,你小子今天怎么来厂里了?”

上次分别后张三和李四才知道,原来不是宋辰给他媳妇找了份轧钢厂的工作,而是他把自己的工作让给他媳妇了。

那段时间厂里说啥的都有,大多都在批评宋辰,觉得这小子偷懒偷出新高度了。

嘿,人家干脆不干了!

也全靠宋辰衬托,赵梅子在厂里的名声更好了,大家慢慢觉得宋辰将工作让给他媳妇是他此生做的最正确的决定,赵梅子确实比他更适合钳工的工作,不会拖集体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