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富二代的幸福生活(二) 二更(第2/4页)

那个时候,煤老板虽然名声不好,但却是有钱的代名词,日子风光无限,外面的人挤破脑袋也想进入这个行业,同行们都笑话他们两口子傻,有钱也不懂的赚。

在之后的一年时间里,宋东来和汪雁完全没想好到底该干哪一行,看着账户上近六亿的现金,抱着胖乎乎的小儿子,每天吃了睡,睡了吃,也没啥奋斗的欲望。

后来家族聚会中不知谁提出了孩子上学的问题,两口子看着已经上幼儿园的胖儿子,拍了拍脑袋,终于想到自己该为了这个儿子的将来做准备了。

那一年,夫妻俩从西山搬到了首都。

当时已经申奥成功,首都的房价一路飞涨,夫妻俩有远见,早在九十年代申奥成功后,就在首都购置了几套房产,当时只想着来看奥运会的时候有地方住,还没想过举家搬迁到首都,毕竟那个时候,他们的家底都在西山。

不像现在,只带着一张随身可以携带的几亿存款证明。

当初买房的时候,汪雁留了个心眼,将自己的户口迁到了首都,在05年之后,买房迁户的这项政策就取消了,因为她的首都户口,之后再将丈夫和儿子的户口迁过来的操作就变得简单多了。

来到首都后,暂时没找到生意方向的两口子闲着没事就抱着儿子看新楼盘,看中哪个小区,就十套二十套的买。

华国人的思想中,买这些固定资产肯定不会赔本,再说了,现在首都的房价一天一个样,等到奥运会顺利召开,估计还能再往上窜一波。

汪雁还喜欢首都大广场边上的四合院,于是一年多的时间里,卡里其中的两亿存款变成了厚厚一沓房产证,到了今天,这几百套房子的价值也早就已经成了一个天文数字。

两口子可能买房上瘾,除了首都,其他一线城市的房产证也囤了不少,这些年,还专门雇了几个人帮忙处理房子出租的问题。

当然,这也是后话。

就在夫妻俩搬到首都的第二年,整整吹了六年的“煤炭”风口突然爆雷了,某矿业发生溃坝,死伤惨重,也是从那以后,国家开始严格整顿煤矿,许多私人矿业被收归国有,也是从那一年起,煤老板们开始走了下坡路,一些手段特别恶劣的煤老板还被抓做典型,戴上了镣铐。

夫妻俩的及时撤退,倒也算是明智之举了。

经过这件事,宋东来和汪雁愈发觉得这个儿子是带福的,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出生,他们两口子也不会想到及时收手,如果没有及时收手,谁知道现在被抓典型的人会不会有他俩。

虽然他们自认在所有同行里已经算是善良守法的了,但毕竟曾经也有擦边行为,谁知道上面会不会越过大老虎,抓他俩这个小蚂蚱呢。

反正现在这样,虽然少赚了两年钱,可至少是最安全的。

本来宋辰作为独生子就得宠,现在更是被宠上天了。

不过虽然煤矿行业开始走小坡路,可那些曾经在煤矿上赚够了钱的煤老板们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风光无限。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煤老板手里有钱,他们中一些人的流动资金甚至不亚于一家上市公司。

因为政策改变,煤老板们都开始“转型”,有进军影视圈的,有投资养猪的,还有投资小额贷款和其他高新产业的……

其中大部分人,没有死在矿业改革上,反而因为之后的胡乱投资,赔光家产,甚至还倒欠银行一屁股债。

宋东来和汪雁看着曾经的同行们从风光到破产逃亡,在投资这件事上,就变得更加谨慎了。

这些年来,他们的钱一半用来买地皮买房子,一小半是定期存着的,剩下的那部分,才拿来搞投资。

两口子有点财运在身上,加上眼光狠辣,小心谨慎,避过了一些骗子,一部分投资打了水漂,大部分投资最后还是得到了回报。

现在夫妻俩并不做实业,就靠着房子和地皮上搭建的厂房的租金,投资的几十家大大小小公司每年带来的分红,以及存款的利息生活,然而这笔钱,一家三口再怎么奢侈也花不完,于是多余的钱继续买房买地,或者遇到什么不错的投资项目,跟着投一点钱,再在理财经理的提醒下买一些可以长期持有的,发展势头很好的公司股票……

现在两口子手中的现金流,已经到了一个很夸张的数字。

这也是为什么,明明他俩的品味充斥着暴发户的气息,可那些自诩老钱家族的人也愿意和他们交好的原因。

因为夫妻俩的财产净值太高了,又没有负债,抵御风险的能力甚至强过了许多大家族。

宋家现在的住宅就在首都著名的豪宅区,整个小区依山而建,绿化非常好,空气也十分清新,整个小区总共就三十八座别墅,其中最大的十六座可以称之为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