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极品一家人(十三) 二更(第2/4页)

小小村庄,居然还有这样丰神朗俊的男子,前两次的印象逐渐被覆盖,现在顾清鸳的记忆里,宋辰好像一直都是这幅模样,只是之前她实在是太难过了,以至于对周遭的一切都不那么上心。

可惜了。

顾清鸳看着宋辰的背影摇了摇头,再好的相貌又如何呢,家世卑贱,又没有功名在身,这样的好相貌,也只能在这一片贫瘠的土地上慢慢荒废老去。

浅浅吐了几口气,顾清鸳脸颊的红晕渐渐退褪去,即便……这样的男人也是配不上她的。

*****

今天宋家的老宅热闹的很。

宋大牛兄弟几个在下地干活前,合力将家里那个重达四五百斤的大石磨搬了出来,这也算是家里的一个大件了,当年请匠人打这个石磨的时候,除了自己出石料外,还花了一两半的银子。

村里有石磨的人家并不多,即便有,也很少有像宋富贵家这样大的,因此到了磨粉磨浆的时候,大多都会来宋家借这个石磨,像苞米、红薯之类的作物收获的季节,宋家这个石磨从来就没有停歇过。

一般自己家先用完,然后再租借给别人,租金也不高,按农忙农闲,一天收个三、五文钱,也能用鸡蛋之类的东西抵账,当然,这个租金只用于石磨租赁,宋家并不出人力帮忙。

今年宋家把这个大石磨搬出来的时间好像比往年更早,家里的男人还在地里忙收割呢,难道准备让一群女人磨红薯粉浆?

一般这样的活不应该等到十一月中下旬,土地开始冻住的时候,让闲着没事干的男人上手吗?

大伙儿好奇凑到宋家,只见石磨搬出来了,驴也租来了,宋家的女人一个个脸上都挂着笑,不见半点不情愿。

她们真不怕累死自己啊?

“富贵嫂,你家这是准备做多少红薯粉啊?”

几个和王大妹平日里比较交好的女人好奇地打量着宋家这几个婆媳搬出来的红薯,她们以为大房准备做很多红薯粉,不知道后面还有一个把红薯粉制作成红薯粉条的步骤。

做红薯粉就是一件麻烦事,更何况再多一个步骤。

一般来说,村里人储存红薯的方式还是以地窖贮存为主,没有磕碰过的红薯在地窖里能保存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要不就是把切片切条蒸熟后晒干透,这样也能保存小半年,平日里当零嘴吃,或是在煮粥的时候撒一把,都能让粥水能粘稠,还多几分番薯的甜香。

相比之下,红薯粉虽然保存的时间也长,还能做各种吃食,但制作过程太麻烦了,反正都是要吃进嘴里的,村里人很少愿意这样折腾。

“起码大几百斤吧。”

王大妹说了一个很保守的数字,其实后面应该还要加个零。

但这个数字,还是让在场这些八卦的妇人咋舌。

但看宋家人的架势,真的不像说谎的样子。

只见十几筐番薯堆在院子里,最大的三娘带着几个六七岁大的弟弟妹妹,他们面前都摆着一个水盆,将一个个番薯拿出来搓洗掉表面的泥,然后又放到另一个箩筐里。

三驴媳妇不停地往水井里挑水,帮孩子替换掉已经完全浑浊的脏水。

至于王大妹和大牛媳妇,她们动作麻利,将那些被洗干净的番薯简单削皮,一些番薯削完皮后被切块,二马媳妇手里拿着擦板,将那些没被切块的番薯擦成薯泥,另一边的四骡媳妇,则是拿走那些切块的番薯,然后指挥蒙着眼睛的驴子拉磨,两边双管齐下。

磨浆是个大功夫,等院子里的这些红薯洗干净后,三驴媳妇和较大的几个孩子,还得过来帮忙。

为了能有足够的地方盛磨好的番薯浆,王大妹婆媳几个前一天晚上就将家里所有的木盆木桶洗刷干净了,饶是这样,按照家里的红薯数量来说,这些红薯粉还是得一批批的做,要不然根本没有足够的面盆等待红薯粉沉积。

一时间,整个院子都是红薯的清香。

“你们要是闲着,今年也多做一点红薯粉条,做多少,我收多少,至于价格吗,得看你们做出来的红薯粉条咋样,这样吧,你们要是想卖,就先拿点你们自家做的红薯粉条过来,要是都能按照那个模样来,我给你们定个价,粗细匀称,口味好的,每十斤我花95文收,卖相一般,但还过得去的,就卖不了这个价儿了,但要是能收,我也能给个九十文上下。”

王大妹不愧是做了这么多年村长贤内助的女人,办事情确实很有头脑,这也是宋辰放心将收购生意交给这个大伯娘的原因之一。

这年头的东西都是手工制作的,手艺不同,上心程度不同,制作出来的红薯粉条的质量肯定也是不同的。

王大妹把丑话说在前头,好的红薯粉条她才愿意高价收,品质过得去的也能收,但是价格不高,至于那些她都看不上眼的,当然价格再低也不能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