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六零赘婿(十九) 三白膏(第2/3页)

老刘这会儿有点鸡蛋里挑骨头的意思,不过自从这批新人来了以后,他就跟吃枪药似的,总是耷拉着一张晚娘脸,没个好脸色。

“老刘啊,小强毕竟还是新手,干活有点失误也是难免的,这批樟脑我也检查过,品质是略逊一筹,不过不影响使用,小强通过验收也没毛病,他就是缺少经验,应该记录下这个问题,和供应的药材商反应一下,让他们以后注意。”

车间里的老资历打圆场,徐强怎么说也是药厂子弟,家里不少长辈都在药厂上班,也是有点人脉的,家里的老人早在他上班前就已经拜访过车间里的几个熟人,拖他们照看这个孙子。

有人给台阶,老刘也不好不下。

其实他也知道这批樟脑并不影响使用,要是真退回去,一来一回的运输费用以及路上的损耗,花的可都是药厂的钱,这笔开销并不少。

“下次注意。”

老刘板着脸训了徐强一句,然后又晃悠到了宋辰的身边。

宋辰抽检药材的速度并不快,甚至能说一句慢吞吞,所有的药材药性他都核检的非常完美,甚至能通过药材湿度、现状等方面判断出这一年当地天气气候等大致情况,以及对药材药性的影响。

没有通过核检的药材他会在自己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写明原因,通过核检的药材他也会标注优劣,毕竟同样是合格的药材,依旧存在好坏之分。

虽然是个扫盲班的学历,识字不多,但人家写字一笔一画格外认真端正,不会写的字注拼音,这种态度摆着,就叫车间里的前辈们心生喜欢。

至于速度慢,那是宋辰身体不好,绝对不是因为他偷懒。

老刘能挑的毛病,也只有速度慢这一点而已,但就连这跟刺,也在工会领导巡查时被拔掉了,工会领导说了,宋辰身体不好那是无法更改的,在人家工作态度如此认真的情况下因为他的身体原因指责他的工作效率低下,那是压榨工人同胞,和旧社会地主老财有什么区别。

于是老刘还没出口气,就挨了工会干部一顿批评。

这会儿他又不放弃地盯着宋辰干活,将宋辰通过核验的药材再次复查,可即便他那双眼睛都瞪出了血丝,依旧没办法挑出半点毛病来。

好气!

不是说只是个靠关系进来的乡下大夫吗?说大夫都抬举他了,连个赤脚大夫证都没有,怎么对药材药性的把控都赶上他这个分拣组组长了,按照宋辰的说法,小时候一个老中医教过他,加上自己久病成良医,对于一些本地也常见的药材比较熟悉。

他还是个新手,让他分拣的本就是一些基础药材,辨别起来自然比较轻松。

难道真是传说中那种恐怖如斯的天赋。

老刘气成河豚,但也不能一直盯着宋辰干活,他除了监督的任务,本身也是分拣车间的一员,一些特殊的药材,还需要他去分拣。

好不容易等到中午吃饭时间,宋辰拿着自己的饭盒跟车间的工友们一块去食堂打饭吃饭。

今天食堂的菜色还不错,猪油渣炒白菜,青椒炒鸡蛋,豆腐汤和柿子汤,宋辰打了二两饭,就跟着带他的强师傅和同车间的几个工友找了张长桌一块坐下。

老刘并不跟他们一块吃饭,宋辰看到对方就坐在不远处,和他坐在一块的是一个跟宋辰差不多年纪的青年。

这段时间他在车间也不是白待的,早弄明白老刘对他没有好脸色的原因。

听说这次老刘的儿子也考了分拣员的岗位,可惜出现了宋辰这么一个空降人物,对方的成绩又排在徐强之后,自然就和这个轻松的工作无缘了。

老刘活动了不少关系,才将人塞进仓库,专门扛大包,相比较分拣员,扛大包既不体面,还十分熬人。

听说那是老刘连生三个闺女才得来的宝贝儿子,现在吃了那么大一个苦头,可不就把宋辰和徐强给嫉恨上了吗。

好在老刘这人也没什么阴毒手段,顶多就是日常挑挑刺,骂两句,实在挑不出毛病他也不会搞什么栽赃嫁祸,只会一个人生闷气,将自己气个半死。

“贤姐,你前段时间回老家帮忙干活不是把脸晒伤了吗,我按照我师傅留下的方子做了些三白膏,有柔嫩肌肤,美白润泽的功效,你要是信得过我,可以试一试,不过每个人的肤质不同,保险起见最好先在手背抹点试试,要是不痛不痒再上脸也不迟。“

宋辰掏出几罐药膏,盛装的壳子是厂里淘汰的残次品,外表有瑕疵,但并不影响使用,他将其中一罐递到了斜对面的女人面前。

他喊做贤姐的女人是同一个车间的前辈,前段时间请了三天假回乡下帮忙,回来时面皮黑了好几度,在车间里抱怨了好几次那个爱折腾人的婆婆,逼着她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