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第3/4页)

轻轻摸了摸苏知微的头,叹气道:“没有,我怎么会信他?知微,你这边的工作,我替你做,你先回城里吧!”

苏知微抹了眼泪,笑着点了头,“辉哥,你对我真好!”本来她来这边也没事,就是借机来找吴清辉的,现在吴清辉已然认定了她,她也没必要再待,免得节外生枝。

整个人都依偎在了吴清辉的怀里,主动拿着他的手,往自己身上贴。低声羞怯地问道:“辉哥,你冷不冷,要不要我给你暖暖?”

吴清辉没有拒绝,他知道,这个女人是他的了。

一直到回单位,吴清辉都没有再和樊铎匀说过话,樊铎匀把工作做完,和文奶奶打了招呼,就先回了城里。

爱立给他寄了两封信过来,一封是回复他在黎族的时候写的,樊铎匀看了一遍,一封信是上一周写的,说沈姨已经去了申城那边,“铎匀,我总感觉,妈妈这次的申城之行,会发生一些事情。她年轻的时候在申城读过书,那边有她很多的故旧,而且贺之桢也在申城。我印象里,小姨来看过我们几次,可是我妈妈却从来没带我们去申城,那里更像是有什么禁忌一样。她先前告诉我去申城,我心里都很讶异,没想到她竟真的成行了。铎匀,你应该知道,我和哥哥不是一个父亲,他的父亲在抗战年代失踪了,但是至今没有死讯传来,当年他和我妈妈一起从申城到的汉城,在汉城定居了两年,这次过去,或许妈妈会再找找他的踪迹。”

最后一段又写着,“铎匀,希望是我多想了,也希望妈妈能够找到她找了半辈子的真相。”

其实沈爱立并不是无事生非,把沈俊平父亲的事又拿出来说,是她印象里,记得好像在书上看到过一两句,沈玉兰告诉沈俊平,有人在申城看过他的父亲。

在原书里,她妈妈是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汉城的,原书里沈俊平曾说过,他的母亲不敢踏足申城。

但是现在剧情已经崩的四分五裂,一辈子都没有去找过真相的人,忽然有勇气去申城,怕是也会有勇气去寻找真相。

樊铎匀忙给爱立回了一封信,先安慰了她两句,“爱立,如果沈姨想寻找真相,自然是好事,说明她有勇气正视自己的过往,我们不可能一辈子都这么稀里糊涂地过下去。那边有青黛小姨和贺之桢帮忙,你不用过于担心。”

又将吴清辉和苏知微的事,简略地提了两句,“有一天傍晚,我和文大山一起回来,路过小溪旁边,见他俩人旁若无人地亲热,文大山没有忍住血气,和吴清辉打了一架,将事情原委吐露了几句。但是吴清辉似乎并不以为意,我想或许很快,就能听到俩人好事将近的消息。我这边的工作进展得很顺利,有望在年底前调走。”

樊铎匀把信写好,就准备起身去寄信,却不妨被李娟拦了下来,问他道:“铎匀,怎么这回吴清辉没有和你一块儿回来,他的工作还没做完吗?”

樊铎匀摇摇头道:“我最近甚少见到他,他都和苏同志在一块儿,娟姐你可以去问问苏同志。”

李娟知道,这是表妹把人拿下了,让吴清辉连工作都懈怠了几分,笑道:“行,行,回头有喜事,咱们都能吃糖了。”

樊铎匀不置可否,点点头,越身出去寄信了。

事实上,樊铎匀收到爱立信的时候,贺之桢已经是第二次回访沈玉兰了,手里提着许多吃的,笑呵呵地和沈青黛道:“都是老家的一些东西,上次听亚伦说,你们喜欢,我让姐姐寄了一些过来,前两天刚好到了。”

沈玉兰有些过意不去地道:“贺大哥,您太客气了,怎么好劳烦贺姐姐?”

贺之桢笑道:“大姐知道是给你们的,不知道有多高兴,和我说好些年没你的音信了,没想到还能联络上,她还给你寄了一封信过来。”

说到这里,从中山装的口袋里把信掏了出来,递给了沈玉兰。

沈玉兰犹疑了一下,才接了过来,看完以后,眼眶有些湿润,贺家姐姐一点没提当年的事,言辞之间都是关心她这些年过得好不好,说贺婶子还常念叨着她,从亚伦和之桢这里意外地听到她的消息,贺婶子很高兴,做了好些干丝和腊肉,说都是给她的,让她想吃就再寄信来。

沈玉兰缓了一会情绪,才和贺之桢道:“真是太谢谢婶子和贺大姐了。”她没有想到,婶子和贺家姐姐一点都没怪她,反而还这么关心她。

沈青黛在一旁插话道:“姐,你先别和贺大哥客套了,赶紧来帮忙,中午这一餐饭还靠你了,老家的菜我可没法子做。”

等把人哄去了厨房,沈青黛状似随意地和贺之桢道:“哎,贺大哥,你看看我姐在这边待几天,我这日子过的,可真是享福,也算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诸事不用愁的。就是还有五天,她就要回汉城了,我们姐妹下次见面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