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第3/4页)

沈俊平看了一眼搪瓷杯下面压着的一小叠钱,都是几毛几毛的,最大的面额似乎才一块钱,知道这一家人攒这些钱不容易,和宋岩菲道:“小宋同志,吃了饭再走吧,你们村离这边远着呢,你现在回去,怕是得下午两三点才能到。”

爱立看了一眼她的鞋,鞋面上灰扑扑的,这一路可能都是走过来的,忙道:“是,小宋同志,吃了饭再走吧,刚好咱们一起做个伴。”

她话还没有说完,宋岩菲就挥着手,说:“不了,不了!”边说边朝外头走。

爱立忙把手里的一盒糕点递给哥哥,“哥,给她带回去吧!”

沈俊平接了过来,朝前两步塞到了宋岩菲手里。两边又推拉了一会儿,宋岩菲到底收着,带走了。

沈俊平这才回来,和妹妹.程潜道:“你们快坐,我给你们倒杯茶吧!”

爱立这时候才打量起哥哥的住处来,大约有三十多平米,小两室,一间做卧室,一间简单地布置成了书房。

书房里还打了一些简易的书柜,沈俊平见妹妹朝书架看,就笑道:“这边的工友帮忙打的,我准备回头把家里的书,都搬到这边来。”

这是打定了主意在这边常住了。

爱立随意拿起了书桌上的一本书看,沈俊平笑道:“这本是杨方圆的,他有时候会来我这边看书。”

说起杨方圆,爱立就想起了王元莉来,问哥哥道:“他后来没和王元莉来往了吧?”

“早没有了,那边今年上半年还给他写了两封信来,哭诉自己生活困难之类的,杨方圆当着我的面把信烧了。我听说,王元莉被你们单位辞退了?”

“是,去年食堂里发生了一次中毒事件,是她造成的意外,我也很久没有她的消息了。”她刚从青市回来,意外就接踵而至,她也没心思关注这位曾经的室友的近况。

隐约记得,好像钟琪和她提过,王元莉夫妻俩搬到了外面去住,张柏年又勾搭起厂里的女工来?

爱立又问道:“杨同志的帽子,还没有摘下吗?”

沈俊平摇头,“还没有,他家有海外背景,估计比较难。”事实上,最近杨方圆的态度有些萎靡不振,也有好一段时间没来他这看书了,他上次还听人说,杨方圆爱上了喝酒,有时候上夜班,白天就在宿舍烂醉一天。

以前俩人都是右`派,彼此之间也没有什么隔阂,现在他摘了帽子,又从黑峻峻的矿洞底下卖苦力的工人,重新变成了在办公室拿笔杆子的办公人员,最近半年里杨方圆言语和态度里的微妙变化,沈俊平也不是一无所知。

只不过,沈俊平自己也当过右`派,知道他心里的彷徨和苦闷,从来没和他计较过,俩人以前是在塌矿中`共过生死的朋友,沈俊平一直希望杨方圆能早些走出这一段低谷期。

和妹妹道:“你们先坐一会,我去喊下杨方圆,让他中午过来一起吃个饭。”

爱立忙道:“哥哥,我陪你一起去吧!刚好你带我参观下这边。”又看向了程潜,“程同志,你要不要一起?”

程潜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我在沈同志这边发现了一本好看的书,我在这边给你们看门吧?”

沈爱立看了一眼他手上的封面,发现是《勇敢的心》,这本书哥哥曾经也借给她看过,她还觉得不好看来着,看来他们男同志之间,趣味相投。

沈俊平忙道:“当然可以,程同志,这书架上的书,你都可以看,没有关系。”

“哎,好,谢谢!”

沈俊平就带着妹妹去工人的宿舍去走,沈爱立才发现哥哥住的这块都是领导干部的家属,后面工人宿舍去,一眼看过去,条件就要差一些。

沈俊平道:“那次塌矿,肉`体上受了些苦,倒是政治前途上光明了些。”

爱立知道他的意思,但是事实上在原书里,并没有发生这一桩事,哥哥也是摘了帽子的,只不过剧情的走向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哥哥以为是他勇于救人才会摘了帽子。

也是这一出在原书里并没有提及的塌矿,让哥哥和杨冬青最终以离婚收场,全书剧情到此告崩。

爱立想了想和他道:“我这次刚到宜县的时候,碰到了杨冬青的丈夫和婆婆,她丈夫转业了,现在在宜县工商局任职。”她想着,以后杨冬青可能也会在宜县县城里生活,说不定哥哥和她还会遇见,提前和哥哥说一声,让他心里也有个准备。

沈俊平点点头,忽然问妹妹道:“你刚说认识小宋同志的姑姑?怎么会这么巧?”

“在火车上遇到的,刚好座位在一块,她在火车上掉了钱,我就给她出了主意,宋大姐人也挺好的,后来还送了我一罐子的腌鱼,我就去她家拜访了下……”

等爱立和哥哥说完了她和宋大姐一家的交往,意外地发现哥哥听得津津有味,不觉就想起,刚刚她过来的时候,宋岩菲拿着一块抹布里里外外地打扫卫生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