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复仇 胡氏颤颤巍巍地倒了下去。(第2/3页)

李氏素来不瞎掺和府里的事务,可此刻却也忍不住心内汹涌的思绪,瞧了眼齐老太太灰败的面色,忖度着开口道:“咱们府里如今也是多事之秋,二弟妹这些年管家理事也耗了不少心力,倒不如折个中,让她拿出三千两银子来补上公中的亏空。”

“你来定吧。”齐老太太已是心力交瘁,只剩下了这一句话。

李氏也知晓得饶人处且饶人的道理,并没有强硬地要让胡氏吐出这五千两银子来。

齐老太太见状也赞许般地望向了李氏,只道:“从前你做事太过直来直往,如今却也知晓了做人留一线的道理,这样很好。”

嫁到齐国公府二十余年,这也是李氏头一次得了齐老太太的夸赞,直把她臊得双颊通红无比,好半晌才说了一句:“都是母亲教的好。”

*

胡氏与身边的婆子们把京城尚未婚配的公子都拿出来品评了一番,有几个出身好的却性子太过浪荡,还没娶妻便养了好些通房妾室,几个品性好的出身却浅薄了一些。

若是出身好、品性也算看得过去,那顶上的婆母虽必然是个不好伺候的性子。

胡氏挑来挑去,仍是挑不出一个比屠令还要好些的女婿,为此她才压下去的怒意便又层层叠叠地涌了上来,直气的她服了一丸清心丹后才能回转过来些。

“那屠公子生的的确潦草了些,咱们姑娘神妃仙子一般的人物,配这样的夫婿着实可惜了。”胡氏身边的嬷嬷只好说这样的话劝解她。

可胡氏却蹙着眉道:“生的再好有什么用,过日子难道是冲着脸去的?那薛百川生的和齐衡玉一样的俊朗,可浑身上下哪里不透着一股穷酸气,我怎么能把枝姐儿嫁给这样的破落户?”

话音一落,那婆子也察觉到了胡氏的不喜,便调转了口风道:“正是如此,都是老奴太愚笨,不懂太太的一片苦心。太太眼疾手快地堵住了府里的风言风语,咱们四小姐必能嫁个如意郎君,也必不会比三姑奶奶嫁的差。”

劝解的好话说了一箩筐,胡氏的脸色瞧着也回暖了两分,她让婆子们取了纸笔来,预备着给远在西北的二老爷齐方写封家信,让他也为齐容枝的婚事想些法子。

待写完家信之后,胡氏才搁下了手里的羊毫,舒出了堆压在心口的一股郁气,便道:“伯玉的婚事早已定了下来,大理寺少卿家的嫡长女也是个秀外慧中的大家闺秀,等明年开春办了婚事,我便也能省些心了。”

话音甫落。

庭院里却走来了个步伐匆匆的婆子,不必等丫鬟们通传,她便已撩开帘帐走进了屋门,此时她额头上遍布着淋漓的汗珠,说话时的语态也急切不已。

“太太,出事了。”

一声裹着惧意的呼唤吓得胡氏从临窗大炕上走了下来,忙遣退了侍候在她身前的丫鬟,只把那婆子唤到了她身前。

“怎么了?”

那婆子不敢拿软帕擦拭额头上的汗珠,只敢迎着胡氏审视的目光,飞快地回答道:“大理寺少卿家的夫人方才与保山唐夫人一起登了门,不由分说地便把婚书和信物都退了回来,老太太一追问,唐夫人便说朱姑娘身子不适,再不能嫁给我们二爷了。”

朱姑娘便是大理寺少卿家的嫡长女,胡氏从一箩筐的闺秀里千挑万选般择出来的佳媳,样貌、出身、性情样样都好,齐伯玉也对她十分中意。

两家自定下婚事后节礼都是由齐伯玉亲自送到大理寺少卿府上,足以见齐国公府对这桩婚事的诚意。

胡氏一下子便愣在了原地,脑中仿佛炸出了无数声的惊雷,让她在一夕之间失去了辨别话语的能力。

等那婆子哀哀戚戚地望向胡氏之后,她才拢回了一些思绪,压着心中愤然的震怒,问道:“好端端的为什么要提退亲一事?”

“老太太也是被气的不轻,立马就追问唐夫人缘由,唐夫人起先只拿话搪塞老太太,后来老太太发了怒,她才说了实话。”那婆子越说声量越小,到最后几乎要把头埋到了胸前。

胡氏最后的一丝耐心也宣告着告了罄,她面色一沉下来,阴云密布的模样可把那婆子吓得忍不住发起抖来,立时便答道:“四小姐和薛公子的事不知怎么传到了外头去,那些风言风语实在难听的很儿,还有几个缺德的说书人把这一桩流言编成了才子佳人的笑谈,如今满京城都已传的沸沸扬扬。”

话音一落。

胡氏的身子便是一僵,她眸中尽是震烁和不敢置信,若不是那婆子眼疾手快地上前搀扶了她一把,只怕她当下便要直挺挺地倒在炕上。

不等胡氏去想明白齐容枝的事为何会传到外头去,李氏已带着好些壮硕的仆妇们闯进了她的院子里。

这些人直捣黄龙,冲进内寝后便只取胡氏的妆奁盒子,胡氏正瞪大了眸子瞧着此等突如其来的变故,李氏已然优哉游哉地走到了她的身前,笑着把那账簿扔在了胡氏身旁的桌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