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大型破防现场。(第4/5页)

“你这话就不对了。”

“你自己没女儿没姐妹,难道就不许别人的女儿姐妹入朝为官吗?”

“自己没女儿,生俩不就得了,在这儿骂什么历史罪人?”

“就是。”

“什么历史罪人?纯属瞎扣帽子。”

“我没儿子,只有俩女儿,我巴不得女人能科举为官呢。”

“看女婿脸色吃饭哪有看女儿脸色好?”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话用在女婿身上也适用。”

“指望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外人,把自己乃至家族的兴旺置于外人的良心之上,这本身就是一种愚蠢!”

“愚不可及!”

“随你们怎么骂,我就是跟我女儿亲!”

有人趋利避害,有人宁折不弯,有人看清事情本质,也有人身在局中随波逐流,但不可否认的是,吕雉的诛心之策大获成功。

——大部分朝臣赞同她的新政,为名为利也好,为自己后代打算也罢,他们的的确确眼馋吕雉抛出来的橄榄枝。

唯一犯愁的人是萧何。

作为百官之首的丞相,他抓国政,掌赋税,太清楚建朝不过十余年的大汉王朝有多少银钱了。

——尤其是在陛下远征匈奴的档口,金银如水花出去,哪还有多余的银钱去给那么多的侯爵发俸禄?

“娘娘,科举制度虽好,可眼下九州初平,黔首贫苦,俸禄一事,怕是捉襟见肘。”

萧何捋着胡须叹了口气,“轻徭薄税乃国政,若朝令夕改,必会引起黔首们的惶恐,更会激起他们的逆反之心。”

女人当官的好处他们暂时没有看到,但坏处却是实打实的——赋税增加,劳役过重。

俸禄要有,官邸也要有,这些要钱,要人,不是凭空便能变出来的。

钱从哪出?人从哪出?还不是从黔首身上出?

——秦亡于苛政,汉不能也亡于此。

“萧相不必忧心俸禄之事。”

吕雉挑眉一笑,“女官既是我所推新政,其前三年的俸禄便由我的私库所出。”

“而三年之后,女官们便不是只进不出。”

“以她们之能,不仅能负责自己的开销,还能给国家带来相当丰厚的回报。”

“到那时,再将她们的俸禄归于国库,由国库统一发放。”

男女平等并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女人的地位,更是为了让女人参与到各种行业之中,给这个百废待兴的大汉王朝带来万物竞发的生机。

女户可有田地,女商户可经商,女士人可入朝为官,每个行业都有女人的参与,才能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才能让这个积弱贫困的九州大地以最快的速度迈向盛世太平。

而那些原来不满意她新政,甚至阻挠她新政的男人,在看到女人的力量乃至享受过女人给他们带来的便利之后,他们便会自发维护这个制度。

——如果能一门两侯,谁还愿意回到一门一侯?

至于她所支付的前三年俸禄,则未必是一笔大的开销。

——女人入朝为官是前所未有的事情,谁都想做第一批流传青史的女官,所以她们看中的更多的是荣誉,而非丰厚的俸禄。

“娘娘能这般想,实在是万民之福。”

萧何稍稍松了一口气。

“汉有众卿,也是万民之福。”

吕雉眼皮微抬,不动声色开启自己的第二步棋,“而汉有皇太女,则更是江山之福,万民之福。”

好不容易平复下来的朝臣列侯再次陷入骚动。

——来了来了,皇后娘娘带着她的皇太女政策来了。

他们就知道,皇后娘娘根本不会有那么好心,平白无故给他们的女儿姐妹加官进爵。

——之所以选他们的女儿姐妹,是为了给鲁元公主的皇太女做铺垫!

可拿人手短,吃人最短,他们刚刚推举过自己的姐妹女儿,眼下再反对鲁元公主为皇太女,便显得有些忒不地道了,不仅会得罪皇后,还会把自家女人们的官爵名头给丢了。

——着实划不来。

于是他们拢袖正坐,眼观鼻,鼻观心,只当自己是一根挺立在宣政殿的棒槌。

不反对,不赞成,不发言,装死装看不到。

而那些不曾推举女人为官的朝臣们,则顷刻间炸开锅,竖子无谋,见利忘义,女子为官都有了,皇太女临朝还远吗!

——与这群虫豸同朝为官,他们如何能维护得了男人的地位!

“储君之位关乎国本,既是国本,便不能让娘娘一人独裁。”

反对的朝臣立刻站出来,“娘娘,立皇太女一事,还是等陛下班师回朝之后再做定夺吧?”

——只要能拖到陛下回朝,这事就成不了。

朝臣们信心满满。

但吕雉同样信心满满,“陛下岂是你这种毫无远见之人?”

“在陛下出发前便曾与我商议,言自己年岁已大,若不做好万全之策,岂能远征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