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刘娥(第3/4页)

赵祯:“……”

父皇才不是那种人!

这些人果然都靠不住。

他唯一能依靠的,就是把他当亲儿子养的大娘娘。

赵祯一脸热切看向刘娥。

【刘姐果断把寇准一贬再贬。】

【三年后,真宗驾崩,留下遗诏权取皇太后处置④,这句话给了刘姐临朝称制的资本。】

【但在刘姐临朝称制之前,她还需要再除掉一个人——丁谓。】

【这个被她当刀使除去寇准的人,此时野心迅速膨胀,想架空刘姐,自己独揽朝政。】

【可刘姐是谁?】

【一个从底层爬上来的人,人心权术被她玩得明明白白,丁谓的野心刚暴露,就被刘姐给收拾了,本来想把丁谓赐死,但士大夫们集体求情,刘姐便退了一步,把丁谓罢相,没收家产发配海南岛。】

天幕之上,丁谓抄家流放。

紧接着镜头一转,再无对手的刘娥垂帘听政。

【咱就是说,刘姐的心就是善,如果换成武皇,那丁谓肯定能喜提九族消消乐。】

【但这里是宋朝,是刘姐当政,所以丁谓只是流放,九族的性命也保住了。】

【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到唐朝和宋朝的画风完全不同,唐朝是一言不合就兵变逼宫,但宋朝就比较含蓄了,大多是文斗,构陷流放什么的,从不讲究斩草除根斩尽杀绝。】

“大娘娘的意思是……”

赵祯看了又看面前的大娘娘,犹豫不定,“这些士大夫们全部——”

后面的话太过残忍,他没敢说,而是做了一个斩首的手势。

刘娥笑了笑,“祯儿,重文轻武是国策,若想改变国策,非雷霆手段不可。”

“你害怕吗?”

赵祯抿了抿唇,因烛火映照而亮晶晶的眼眸一点点暗淡。

“我害怕。”

赵祯扶着刘娥的手,声音有些低沉,“可若大娘娘觉得雷霆手段是对的,那大娘娘便只管放手去做,我绝不会阻拦大娘娘的政策。”

刘娥婉儿,抬手拍了拍赵祯手背,“瞧你这个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我要将士大夫们杀光屠净呢。”

“放心,你的大娘娘没有这般心狠手辣。”

“这些人高高在上,不知人间疾苦,若不让他们吃些苦头,他们根本不知道百姓为何物。”

刘娥抬眸看向苍穹之上的天幕,“让他们种地去吧。”

“种得好的有饭吃,种不好的饿着。”

“……”

对于宁死不辱的士大夫们还不如一头撞死来得痛快呢!

【寇准与丁谓两大权臣都被刘姐顺利除掉,刘姐迎来自己临朝听政的时代。】

【这一年刘姐53岁,而仁宗11岁,如果换成其他朝代,那就是孤儿寡母,好欺负得很,但刘姐凭借自己的手腕扭转这种的局面,让士大夫们俯首称臣。】

“种地?我不去!”

“我是大宋的臣子,而非农夫!”

“不去?好说。”

“您先饿一天,等您什么时候想种地了,您再喊我给您送饭。”

“你——”

“岂有此理!”

荒山之上,士大夫们骂骂咧咧。

而剩下的士大夫们,则对刘娥言听计从,再没有最初的嚣张跋扈。

但发配荒山开荒的士大夫们太多,仅存的士大夫们并不能正常维持朝廷的运转,刘娥双管齐下,提拔武将,再召集公主宫妃与命妇,让她们做一些简单琐碎的事情。

仅存的士大夫们气得跳脚,一部分人攻击武将,一部分人攻击妇人,这个说武将不配,那个说妇人不知廉耻,天天在承明殿吵得昏天暗地。

可吵得虽激烈,炮火却分散得很,武将没有被他们压下去,妇人更没有被他们骂走,反倒是士大夫越来越少,开荒种地的人越来越多。

“天亡大宋!”

“天亡大宋啊!”

新来开荒的士大夫抬手指天,破口大骂。

“新来的吵什么吵?”

已经开荒月余时间的士大夫们一脸不耐,“再不去种地,我们这群人都被你连累的没饭吃!”

——该死的连坐制度,只要有一个人不去开荒,他们这群人都得挨饿!

荒山上的麦苗欣欣向荣,而汴京城更是形势大好。

旧制度被摒弃,新的制度重新塑造,武将们有了应有的待遇,军风军纪肃之一清,声势浩大的起义军接连被招降,打散之后编入军队,等待为国效忠。

“娘娘,这位叫狄青的少年在武举中大获全胜,其他的叫狄青的人全是他的手下败将。”

小宫人殷勤向刘娥引荐,“以奴婢之见,这位定是天幕盛赞的那一位狄青了!”

“哦?狄青?”

刘娥放下奏折,抬头看被宫人领进来的少年,“未来大破西夏收复南越的人?”

作者有话说:

狄青:是时候展现真正的实力了!

赵祯:求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