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国风热潮,人造血液(第3/3页)

而这一领域的圣杯是制造出心脏,肾脏和肝脏这样的实体器官。

人造血液大概处于皮肤和血管之间的位置上,属于必不可缺的一环。

人类对人造血液的研究已经有数十年历史,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人造血是一种白色的氟化碳乳剂,不分血型,拥有比血液高2倍,水高20倍的携氧能力,可以用来暂时替代血液的部分功能。

氟化碳人造血进入人体后,能像真正的血液一样,将氧气从肺部输送到人体各部位,有能将二氧化碳输送到肺部排出体外。

从氧气代谢这一点看,它就是真正的人造血液。

只不过,这种人造血只有携氧能力,并没有血小板,和血浆等其他成分,只能作为血红蛋白的替代物,无法在器官之间起到真正输送养分的作用。

所以,人造血真正有前景的方向,在干细胞造血领域。

iPS干细胞技术面世后,科学家已经可以对人类的体细胞进行诱导,生成多能干细胞,并继续生成胚胎干细胞。

由此看来,将人类体细胞,诱导转化为造血干细胞,已经可以实现,只不过后续的发展就不尽如人意了。

造血干细胞是人体的一种万能细胞,可以变成任何一种血液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全都由它转化而来。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栖息着大量的造血干细胞,成年人造血干细胞有3kg左右,但95%处于休眠状态,只有5%会参与日常造血活动。

只有当人体大量失血的时候,休眠状态的造血干细胞,会马上活跃起来。

这是因为造血干细胞如果在体内繁殖过多,就会产生白血病等血液疾病。

而在实验室进行体外扩增时,造血干细胞又会很快死去,失去自我更新能力,无法分化成其他血细胞。

人工诱导造血干细胞制造血液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但一直毫无进展。

直到现在,有了系统提供的人造血技术,这一领域才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一技术主要有两个关键突破点。

一个是让造血干细胞移植维持在自我更新状态,并在实验室中不断繁殖。

如此一来,就有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另一个则是移除新鲜血液中红细胞上的血型抗原,从而使其变成一种万能血液,适用于不同血型的输血需求。

当万能人造血制造出来后,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血液中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高纯度的血液制品。

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什么成分就给什么成分。

这在临床医学上,就叫成分输血,是输血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已经大量普及。

新鲜血液通过血液分离机,分制成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以及血浆,用于各种场合。

除非是严重急性失血和大出血,才需要使用全血输血。

否则的话,都会根据不同情况,输入适应的血制品。

比如贫血患者,就会输入红细胞,患者血小板严重减少,有出血倾向时,同样也需要输入血小板。

除此以外,还有粒细胞输血用于控制细菌感染,补充凝血因子的血浆输血。

血液分离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所以只要有大量新鲜血液让血库充盈,成分输血不是问题。

而这两大关键技术,跟两个基因的表达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