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宫中【三】(第2/3页)

这时正中的临时御座上突然传来一声厉喝,众人下意识看向皇帝,却见他拍案而起,怒形于色的道:“若百姓皆可自决,却要朝廷何用?要尔等何用?!”

兴许是他经常咆哮的缘故,朝臣们一来不觉得意外,二来竟也没有多少恐惧的意思。

那赵荣亨更是梗着脖子,针锋相对:“陛下此言差矣,朝廷之所以存在,是要在大势上把控国家,不使奸佞称雄、不使百姓受难——至于不涉国法的细枝小节,理当由百姓自决!”

他属于讲究无为而治的那一派儒生,这个论调在言官里颇为主流,但朝中也不乏意见相左的政敌,若在平日里,只怕他的对头早跳出来驳斥了。

不过如今是文人与工贼的之间的斗争,内部的分歧自然也就暂且搁置了

“大势?!”

方才听到‘大势’二字时,隆源帝明显眼前一亮,下意识瞟了眼焦顺,等赵荣亨说完,立刻沉声道:“却不知在赵卿眼中,何为大势?”

不等赵荣亨回答,他又用靴子点地道:“若天下只有我大夏一国,若天下只有我华夏一地,卿所言或许还有些道理,然天下诸国何止百计?!”

“元时,有西人名马可波罗者东游神州,极赞我天朝为黄金国度,诸夷皆不可比;明时,有三宝太监郑和七下南洋,水师之盛雄踞于世;清时,西夷横行南洋;至我朝,西夷大破两广、北寇京津!”

说到这里,他抬手指天,愤声道:“短短两三百年间,西夷就从一穷二白的边鄙小国,成了船坚炮利的强敌!他们靠的是什么?难道是靠务农经商皆由自主?!难道那些铁甲舰和火炮是能从田里种出来的不成?!”

说到激烈处,他又连连拍案,痛心疾首:“我朝若再不思进取,只想着与民生息、皆由自主,只恐元清之祸近矣!”

众朝臣面面相觑,类似的话皇帝也不知说了一回两回了,不过这么条理分明倒还是头一回。

有眼明心亮的,立刻偷眼看向焦顺,猜出必是此獠的手笔。

内阁大学士贺体仁更忍不住伸手摸向了袖子里,昨天有一道弹劾因事关国本之争,他原还拿不准到底要不要上奏,如今看来,便是冒些风险,也要尽快除掉这助纣为孽的佞臣才行!

“陛下。”

沉默片刻之后,吏部天官王哲出列道:“西夷不过仗着船坚炮厉,与我怏怏大国终究还是不能比的,陛下不必……”

“泱泱大国?”

皇帝冷笑一声打断了他的话,顺势从桌上抄起几页纸来,挥舞着道:“尔等可曾听过迈瑞肯、肯耐迪等国?”

众朝臣面面相觑,最后还是队伍末尾的鸿胪寺卿,硬着头皮出列道:“据臣所知,此二国亦属西夷之列。”

“然后呢?”

皇帝追问:“你可知这二国有什么特殊之处?”

“这、这……”

鸿胪寺卿憋红了脸,也没能说出个一二三来。

虽说这几年夏国对外打交道的机会渐渐增多,可高层关注的大多也只是那几个欧陆强国,至于大洋彼岸的新兴国家,能知道名字就已经不错了。

“此二国与我朝和西夷都远隔万里重洋,合起来比我朝疆域还要大上不少,原是被一些红皮肤的世代所据,后来却被西夷鸠占鹊巢,两三百年间杀的几乎亡族灭种!”

“那可是上千万人的大族!”

隆源帝说着,将手里的纸往前猛地一抛:“都看看、看看!就在十数年前,那迈瑞肯的宰相还悬赏下令,只要带着当地子民的头皮为证,无论是男女老幼,都可以从官府手里换取白花花的赏银!这是何其凶蛮、何其无耻!倘若神州沦丧于这些西夷之手,只怕为祸远甚于元清!”

朝臣们再次面面相觑,饶是他们大多经过见过,听了这等骇人的事情,还是忍不住头皮发麻。

在抵御外辱这件事儿上,朝臣们还是能和皇帝达成共识的,若不然也不会有最初的工部革新。

但皇帝重视工学胜过科举的态度,又是他们无法接受的,于是只能选择沉默以对。

“别以为朕说的事情不可能发生!”

皇帝见状,便又继续道:“唐宋时,火器还不常见,刀剑弓弩之间纵有差别,也能依仗人力稍作弥补,可现如今火炮火枪的差距,又岂是人力能填补的?!”

“若非太祖遗泽,让我朝的火枪比之前清大有改进,与乌西国只怕就不是议和,而是被人家逼着割让疆土了!”

“对西夷而言,道理只在大炮火枪的射程之内!”

这一番话,不管朝臣们听了如何感想,反正隆源帝自己是说的畅快淋漓,一面洋洋得意,一面忍不住偷眼去看焦顺,心道自己果然是慧眼识人,这焦爱卿眼光长远办事得力不说,给自己打的草稿竟也颇有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