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五章 又是一年寿诞【下】(第2/3页)

反倒是焦顺,名义上虽是外臣,却隔三差五便能面圣,且每次见面都要促膝长谈,这才叫做简在帝心天子近臣!

等一行人回到大观园正殿时,酒席宴间的宾客早已经走了九成九,只余下一地杯盘狼藉——据说这天午后,荣国府后门的门槛,都差点被仓皇而逃的宾客们踢断。

那孙公公才不管殿内如何,先是抑扬顿挫的宣读了旨意,然后便向贾政道:“存周公,那二十万两银子何在?”

贾政下意识扫了眼王熙凤,旋即忙道:“就在我家府库中封存,在下这边带公公去取。”

那孙公公闻言,又转过身与焦顺殷勤攀谈了几句,敲定好吃酒的日期,这才满意的跟着贾政去了。

他们前脚刚走,王夫人便领着李纨、王熙凤、探春围拢上来,急切的追问道:“畅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怎么突然就要把银子运去内府?这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

“应该算是好事儿吧。”

焦顺宽慰道:“至少巡城司的人撤走了,再要进出都方便许多。”

“那我的银子呢?!”

王熙凤急道:“那可是足足二十万两!”

“这个么……”

焦顺两手一摊:“只要这银子经的起严查彻查,早晚总还是要送回来的——即便是内府,那也不能随便抢别人的东西不是?”

言外之意却是,只要这笔银子经不起严查,也就不用再惦记了。

王熙凤面色变了几变,突然伸手扯住焦顺的袖子,边往外拉扯边道:“不成,这事儿你必须跟我说清楚!”

焦顺假意挣扎了几下,最终还是跟着她离开了大殿。

王夫人目送她二人远去,回头扫见贾琏满面怨愤的样子,忙替王熙凤和焦顺解释道:“毕竟事关重大,她一时失了体统也情有可原。”

顿了顿,又补了句:“再说畅卿与她也不是外人。”

这原是意指,焦顺曾是王熙凤的陪嫁仆人。

但落在贾琏耳朵里却是另外一层意思,本就阴沉的脸色愈发铁青。

而另一边。

焦顺跟着王熙凤到了一处僻静所在,便也干脆打开了天窗说亮话:“最近又是铺设京西铁路,又是要修电报电缆的,朝廷手头上紧,皇上手头上更紧——你这二十万,只怕……嘶~”

说着,便去撕扯焦顺的腰带,似是急于要谈一桩上亿的大买卖。

她这可不是病急乱投医,而是已经彻底想明白了。

自己能赚来拿十几万两银子,还不是托了焦顺的帮衬?只要先将身上的亏空补的满溢出来,银子上的亏空还怕没处找补?

……

这日傍晚。

旁听完孙公公的回禀,贾元春立刻从书桌后绕出,跪伏余地拜谢圣恩。

“你不用谢朕。”

隆源帝不假辞色的摆手道:“这次只因皇后与吴贵妃出面说情,所以朕才法外开恩的——但巡城司的人只是暂撤,若督察院查出你娘家果有涉案,朕绝不会姑息放纵!”

贾元春听罢不由暗暗纳罕,皇后会出面帮自己说情,倒还在情理之中,一来是双方关系本就不错,二来皇后素以宽仁闻名。

但吴贵妃又是因为什么……

略一沉吟,贾元春心中便得出了答案,同时自打获准参知政事后,便长久悬在半空的心,也总算是落了地。

获准参知政事,在外人看来或许是天大的殊荣,且也及时的将她从冷宫边缘拯救了回来。

但贾元春却明白福兮祸所依的道理。

后宫嫔妃参知政事,本就名不正言不顺,必然会遭到外朝的抵制和忌惮——也就是隆源帝如今情况特殊,所以抵制的力度才比正常情况下弱了一些。

但若等到皇帝宾天,这件事必然会被翻旧账,解释若无可靠的依仗,只怕就难逃一劫了。

而现如今,若是贾元春所料不差的话,那么下一朝天子身旁依旧会有她的一席之地。

心头的大石头落了地,贾元春再分类总结起奏折来,都比平日要快捷三分。

不等夕阳落地,她便已经完成了当日的工作,获准离开乾清宫。

因见天色尚早,贾元春便想着先去储秀宫中拜谢皇后——至于吴贵妃那边儿,等入夜之后再去也不迟。

谁知到了储秀宫一打听,才知道皇后又去钟粹宫找吴贵妃开茶话会了。

贾元春一边暗暗好奇,这两位的关系缘何突飞猛进,一边又急匆匆赶到了钟粹宫,打算一举拜谢两位恩主。

钟粹宫。

听到门外突然出来的敲门声,正手不释卷的吴贵妃身子猛然一抖,几乎要将奏折抛上天去。

皇后见状不由掩嘴笑道:“你慌什么?知道咱们两个在里面,难道谁还敢贸然闯进来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