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女刺客番外(第3/4页)

“陛下,自从檀香姑娘被太后沉了井,您就添了心病,您为了她的死纠结了这么多年了,太后都死了,您还过不去吗?!”皇后破釜沉舟地质问。

“够了!朕早说过,此事不许提起!”皇帝脸阴沉着,似乎不明白皇后为何突然发了疯,非要纠结往事。

可是,一贯贤德的皇后偏不听了,带着些愤恨说道,“就因为太后过世前跟您说了句,当年是从我这里知道了檀香刺杀老国舅的事。您就信以为真,这么多年冷落臣妾!臣妾太冤枉了!臣妾没有啊!臣妾难道不知道陛下离不得檀香照料?做这种事情,对臣妾有什么好处?她只是个婢女,臣妾还需要忌讳她什么?有个合陛下心意的人伺候着,那是为臣妾分忧呢,臣妾哪里不能成全了?!陛下可还记得,臣妾也是不止一次跟陛下提过让您收了那丫头呢!臣妾若有私心,何必如此?!”

这一番话听着合情合理,奈何却依旧打动不了君王的冷心冷清,他起身要走,不想听了。皇后却不依不饶,上前扯住皇帝衣袖,“陛下莫走,臣妾今日便要跟陛下要个公道!陛下这样不清不楚,就判了臣妾的罪,这对臣妾何其不公啊!”

皇帝头也不回,就直接甩了衣袖,“你什么心思,只有你自己知道。朕不说,不是不明白,而是不想说。再对下去,大家脸上不好看。你是太子的母亲,朕希望你把两个皇儿照顾好,把后宫管理好,其他的,……朕是个帝王,尚且有不如意之时。你又何必责备求全?!”

说完,皇帝龙行虎步就出去了,守在门外的喜公公和大内侍卫就赶紧跟上。

皇后呆立门内,如此失态的哭诉,可还是没有让皇帝动容,恢复以往的情分,反而差点撕破脸。

陪伴多年的老嬷嬷悄悄地进来,看着皇后失魂落魄立于当地,肩膀都塌了下去,心下不忍,就劝道,“娘娘,您毕竟和陛下是多年夫妻,又生养了两个皇子,这地位稳稳的,就算陛下……来这边的脚步少了些,可其他宫里也没怎么去。陛下操劳国事,自来如此,也不见得是故意冷淡娘娘。您只要一如既往把后宫管得安安稳稳,陛下自然知道您的好的。那些……陈年往事,就让它过去吧,何必还要提起?”

“话是这样说。”皇后被嬷嬷扶着坐下,不甘心地说道,“可是这件事,就像一跟刺,一直扎在我心里,不拔去了,就隐隐作痛。”

“娘娘,陛下说了,不许人提那位。娘娘忘了,当年为了那位的死,皇上雷霆震怒,以谋逆之罪将太后身边跟了多年的那几个都杀了!亲自下手把那位填井的两个太监可是千刀万剐了!这还不算,那几个死了的,还牵连全家流放。太后娘娘立时就气病了,还不吃药。可您看陛下心软了吗?陛下硬是亲自动手,给太后娘娘把汤药灌进去,还说是尽孝,不能由着太后胡闹。太后心里气苦,没半年就……您何必要触逆鳞呢?或许再过多少年,陛下能跟您坦然地说起当年事。可现在,还不是时候。陛下不光是您的丈夫,更是君王。”

想起当年太后的下场,还有太后娘家被皇帝抓住错处,被迫举家迁出了京城,回到老家去,皇后脸上就阴晴不定。

那还是当年,如今的皇上可愈发惹不得,明面上春风化雨,背地里把满朝文武的短处和把柄都捏在手里。文武百官都顺服着呢,御史进谏都得掂量分寸呢。

罢了,反正后位不会被人夺了去,便有什么心下不足之处,也只得看淡了。皇后低声说道,“叫人进来吧,本宫想安歇了。还有,明日送那姑娘回去,赏赐些钗环绸缎,嬷嬷看着给吧。”

另一边,皇帝在寝宫中,也问随侍的喜公公,“朕对皇后不好吗?她为何总是心有不足?”

喜公公满面愁容,“陛下,奴才是阉人,不懂夫妻间的事。”

“这些年,外头是如何议论檀香的?”皇帝换了个话题。

喜公公如实回答,“陛下命人写了《忠义侠女传》,如今广为流传,连茶楼里说书的先生都会这一段。市井中,妇孺皆知,侠女十一娘弃暗投明,大义灭亲的故事。人人都称颂她因一饭之恩,报答陛下的义薄云天。那文人们对侠女报恩后悄然遁去的结局也是十分推崇。”

“报国寺的长明灯可还点着?”皇帝随意问起。

“点着呢。奴才常派小徒弟去看呢。”

皇帝沉默良久,又轻声问了句,“小喜子,你说,她还活着吗?”

喜公公听了有些慌,“主子啊,您怎么又糊涂了。那人捆起来扔井里,还能不死啊!虽然找不到尸体,是有些蹊跷,可是,怎么想……都不可能还活着。檀香姑娘已经去了,您就让她安宁吧。”

皇帝盯着窗外的月色出神,好一阵才收,“也许,她还活着,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