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钱岚晋级(第2/3页)

“那今年,有几位星术士晋级呢?”神父很尖锐的问道。

安风没听出话中话,扭过头去不爽的道:“神父,星术士的事情,还是让星术士们来讨论吧。”

“我看也只能这样了。不过,钱岚星术士的贡献点,似乎超过100了。”

“什么?”安风猛的一踩地,星阵被迫催动,溢出的能量在地面上砸出个大坑来。

“他晋级二星星术士了。”康迪亚微微一笑,将脸转了过去,摆了个更舒服的坐姿。

钱岚星术士是三位化学星术士中,最稳重的一位。追求完美,高智商,勤奋的不间断的学习,是他的制胜法宝。在来到德安之前,他的文章就曾经发表在《夏京学报》上,只是没有得到太大的反响。

要在小众的化学界出头,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除非,化学界受到了星术士们的普遍关注——就像是现在,新加入的星术士们,向来都是生产贡献点的大户。而钱岚星术士,幸运的成为了第一个直接受益者。

他以前的文章,得到了更多的承认。引用的增加不仅仅是贡献点的问题,还说明别人如何看待你文章的价值。任何人引用了某人的文章,等于是认同了对方的观点,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等于承认是在其他人基础上的研究。

除了少数的争论性的文章,好文章才能得到更多的贡献点。

钱岚是个能写出好文章的星术士。

安风直接启动了星阵,在《炼金学刊》中找到钱岚的名字,然后在最后的附件中,看到了他积累的初始贡献点。101,堪堪卡在门限上。

对任何星术士协会的管理者来说,这都不是一个好消息。

在德安的星术士,有可能获得更多的贡献点——假如星术士们知道,钱岚三个月时间就从一星星术士,升级到二星星术士,人们不免会有这样的想法,并将之看作一个新的标杆。听众实际上不想深究,钱岚究竟是从多少个贡献点增加到101的。

第一个总是能代表一些事情,吸引一些人,造成一些结果。

康迪亚像是个老头那样,真正的老头那样笑了起来,低声问道:“很烦吧。”

安风气都不畅了,喘息中讽刺道:“神父,我不会加入圣堂的,如果您想要传教的话,找其他人就好了,我看程晋州也行。”

他指指仍然留在台上的程晋州,转身离开。

虽然不是星术士,但见识过世面的康迪亚星术士,的的确确能作为安风星术士的刹车。他今年70岁了,不是星术士的情况下,也没几年好活了,可他依旧是神父,仅比李中神父低半级,安风要是不小心碰了他,不管是碰出血或者碰死掉,问题都会很严重。

若是不比武力,那安风星术士的存在价值,天生就减少了一半。

其实当年的神宗皇帝,做的亦是类似的事情——用毫不畏死的精神和星术士讲政治。星术士们能推平大夏,但合作最有利于双方的利益。

集会结束之后,程晋州也听到了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几乎忍不住想要立刻回到德安。

跟随他一起的鲁家父子感同身受,尤其是父亲,颇有所指的道:“这一次的白靖星术士,似乎是以第二作者的身份参与的,就算是这样,少说也能获得10个贡献点了,他们可是在《炼金学刊》上。”

“大家以后都有机会。”程晋州想到的却是自己的团队。

自从《科学》第一期之后,他也停止发表文章一个多月了。当年的7人团队迅速扩张,逐渐开始分化成了核心式的团队,和外围的成员。其中的少数团队成员能进行充分的讨论和研究,就像是白靖钱岚等人,其后加入的先生们,就很少能获得这样的机会。

如同科技公司的大多数的创始人一样,程晋州也是信奉小而精概念的。他不怎么在意大型团队的建立,倒是始终记得维持现有的十多人的小团队——从7个人到15个,兴许是16个人,速度已然远超他的想象和控制。

“应该将欧拉介绍进来了。”按部就班的说,现在就将18世纪的巨匠欧拉算计进来,速度稍稍有些快,但也只是快了一点罢了。

欧拉是历史上最多产的数学家,19岁开始正式发表文章,一直写到76岁。67年的光阴,总计完成了856篇论文,32部专著,内容遍布天文学、物理学、航海学、建筑学、地质学和化学。程晋州早就心痒痒的想要抄他的文章了。

除了少数几篇文章,欧拉的文章都是相当有分量的。要是将他将近900篇的文章都抄袭一遍,想必只要等上个十年八年的,自然就能获得上万的贡献点——那可是四星星术士的标准了。

放在星洲,都是大佬级别的人物。

程晋州如此想着,任由叫出佛爷:“我想要欧拉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