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莽垂香囊(第2/2页)

“哎,好龙儿——起——”这吆喝回味绵长、高亢诙谐,挑逗似的飘进了大夏龙的耳朵里。巨龙接受了指令,慢慢压下尾巴,后腿积蓄了力量,用力站了起来,猛地抵达了七丈左右的高度,四丈长的脖子慢慢靠近树干。这会儿它们正被当作升降器来使用,咬着装着彩布的篮子,送往各个树屋。树上的人不慌不忙地用钩子把篮子钩过来,取出彩布,缠绕在枝丫上。

圆球树屋里的住民们此时正装扮着屋子,准备食物。男人们爬上爬下,扫除蒙皮外的灰尘与杂物,或挂上各种节日的小玩意儿,那多半都是从落羽城小贩处得来的羽毛球,花花绿绿的,煞是好看。妇人们则忙着制作腊肉,由于没有冬天,肉无法冷藏,腌熏风干是最佳的储存方法。她们把宰杀好的鲜硕牙龙肉加上盐、白酒、食茱萸、花椒、胡椒等物进行腌制,然后烧好柴灶,灶上备着挂架,将腌制好的肉挂在灶口的挂架上,利用灶内的青烟熏制。

此时更是孩子们的天堂时光,平时需要上的学堂、练的骑射统统可以抛下,女孩子们缠着父母,非要买一只小鹦鹉龙做宠物。出壳十几天的小鹦鹉龙长不到一尺,性格温顺,只要按时喂养叶子就可以了。尽管有的家长担心小鹦鹉龙的咬力——那龟嘴状的喙能轻易咬断捆在一起的四五根筷子,但拥有一只小鹦鹉龙是当下女孩间最时髦的事情。

午时,无论大人小孩,都放下手里的活计,纷纷赶到城镇中央的广场。嘲风等人也顺着人流,兴致勃勃地往龙望殿走去。

原来,今天是比试射礼的大日子,城内的头面人物都按规定出席了。

远远地就可以望见昨夜新竖立起来的旗纛此时正高高飞扬,旗子绘以古朴底纹,饰以彩羽,上书“射礼”。

真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嘲风暗自雀跃。确实,没有比一场如此及时的盛会更好的机会来摸清这个大城的执鞭者了。

而龙望殿下的老者们,个个都像殿内大官的心腹,对唐城大事、人事更替、大族恩怨等侃侃而谈,说得头头是道。

很快,嘲风便得知,城镇的主事人是崔代孟,位特进。特进是正二品官职,权力地位等同于丞相,在香囊城并不世袭,而是由上一任特进举荐德高望重、善于治理的人来继任。到了崔代孟这一代,已经是第五十七代。他的祖上正是最初来到此地的安西都护府录事参军,因此,他对这座城镇有着很深的感情。

崔代孟缓缓地走上龙望殿,点头示意,一旁守候的乐师便会意地敲响了巨大的铜钟,打起了铿锵有力的龙皮鼓。骠骑带回的怪人此时还没有审讯,崔代孟心里忐忑不安,一点儿庆典的欢喜都没有。但面对庆典现场,这些情绪还是被小心地掩盖起来。

悠扬的钟声继续响起,城中的第二号人物右仆射达奚烈文领着吏部卢、户部郑、礼部王、刑部颜、工部柳五位侍郎,逐一站在崔代孟的两侧,民众与兵士纷纷施礼。

唐朝延续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形成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而对于来到史前时代的唐朝遗民而言,三省被废,只剩六部管理着日常事务。

钟声渐弱,继而响起了龙皮大鼓声,这鼓声唤来了镇军大将军李俊龙,作为香囊城的最高军事统帅,李俊龙承袭了军人世家的传统,八岁便拜师学武,十年后练得一身硬功夫,尤精马槊,且力大无穷,被士卒们爱称为“龙槊将军”。

李俊龙正骑在一只彪悍的雄关龙上,这只霸气十足的龙儿嘴巴大咧咧地张开,透过树冠倾泻而下的阳光恰好照射在它牙齿的倒钩上,折射出慑人的寒光。在鼓点声中,他身后列出了两行装备齐整的步卒,手里拿着清一色的白杆枪,腰间佩带横刀,扯着嗓门大喊了三声:“威武!威武!威武!”

“今年的射礼,由我任司射。”李俊龙道,“有司何在?”

嘲风朝涅子点了点头,涅子会意,一行人隐在人群中,很快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