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地接风宴(第2/2页)

最后的主食是“长生粥”,原本是一种枣肉末糊,如今改良为银杏果,用果肉混合麦面,倒也滑润可口,滋补强身。“长生粥”的做法虽然很普通,但因取其长生不老之意,在信奉道教的唐代是很有名的一道主食。

嘲风这种好吃之人,如何架得住这连绵不断的美食攻势?见这食材如此丰富,嘲风心里感叹,大唐在吃上真是毫无禁忌,大清广府人也要自惭形秽啊。

萧孝渊见嘲风大快朵颐,看了一眼崔特进,特进笑着颔首。

“谭来使,”萧孝渊顿了顿,“宴已至尾声,不知道有何见教?与贵地饮食风俗是近是远?”最后这句,萧之自信,眼看就要溢出来了。

“承蒙郎中关心,知味不易,说味更难。”嘲风答得不卑不亢,“本地餐食,我原本以为是鲜,或是保持食材的原味,但都不是,贵朝讲究的是尊重食材和常维常新。”

“何解?”萧孝渊顿时来了兴致,能与会吃之人探讨食材,是件美妙之事。

“所谓尊重食材,是竭尽全力去体现食材的本味,游鱼飞禽等万物都有本味,体现其本味,才是真正的尊重;其二是尽可能地利用食材,不同成长阶段、不同状态下的食材,都有其最合适的烹饪手法,像幼禽、中禽、老禽,分别以烧、炆、炖,来体现出其嫩、其醇与其香。”

嘲风顿了顿,再道:“常维常新,则更进一层,永不满足于现在的这一口,而是期待下一次的味道,这股挖空心思的劲头儿,非常重要。如一普通硬鳞大鱼,用何种水为底?是用白味粟米底来涮,还是用网篦来蒸?就是这般道理。老子的《道德经》曾曰:治大国,若烹小鲜。做菜做事,恰到好处是最难,而天下之事,一通百通!”

嘲风想也不想,一口气说完。

萧孝渊听完无比震撼,一时竟说不出话来,片刻之后,才忍不住连连点头,喃喃道:“未曾想到,在此宴得遇知音。”

崔特进越听越入神,嘲风言毕,他眸中射出精光,暗忖:人不可貌相,此人在来使之下,但绝不简单。

突厥案前,阿拔、仆骨懒得听嘲风理论,一品得有好酒,便顾不上吃菜,再加上身旁美人劝进,很快眼前就变得一片蒙眬,胃中一阵痉挛,齐齐喝多了。

只有涅子最节制,因她内心涌起莫名的不安,这般礼遇恐非同寻常,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难道唐人也面临着吐蕃的袭扰而寻求结盟?但沙依坦克尔西部落规模不大,也不至于此。抑或是看重自己的能力,还是队伍中来路不明的两人?唐人断然不可能知道射摩预言,是自己忽略了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