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科举(第2/5页)

他这是宽慰。

但也是事实,有先太子的推行,虽然不至于文化掌控在大家族手上,可也依旧被大家族垄断。

贫寒出身想当官,根本没有渠道。

世家、官宦家族的孩子,到了年纪,扬了名声,自然而然就会被选入朝中为官,阶级固化严重。

太子这样一说,官员们稍稍放松了些。

他们的孩子从小就读书识字,耳濡目染,自然不是普通百姓可比的。

容昭这时笑道:“那这次选官,便从会试开始?发出公文,招有才之人,入京考试、选官,如何?”

裴怀悲点点头,又随口问了句:“诸位以为呢?”

百官迟疑一瞬,到底没有反对。

考一考推举的官员,这是他们昨日都同意的。

太子说扩大氛围,他们也都同意了。

此时若是再说出反对,到底不妥……

于是,所有人都点头同意。

裴怀悲再次看向容昭:“此事便交给太傅负责。”

容昭抬手行礼,恭敬道:“是。”

她再次抬头,眼中隐隐笑意,面上虽无波无澜,心情却很是不错。

科举这种东西,换成一年前,换成永明帝,换成朝中势力驳杂……她提出来,一定都推行不下去。

但如今已然不同。

容昭从两年前走到现在,从容侍郎走到容太傅,从户部到明州治水,结交了许多人,也得到了许多人支持,她提出的东西,极受人重视。

而且,如今时机正好。

朝廷缺许多人,不是只缺一两个,而是许多。

这些官员不担心自己想要举荐的人入不了朝,自然就不会那般紧张。

三位皇子刚刚被打下去,朝中风声鹤唳,官员们都正是紧张时候,生怕再一个浪尾打到自己。

皇上病重,太子即将登基。

所有人都忙着抱他大腿,想要在新皇手上,依旧被器重。

这种情况下,他们自然不会反对太子。

容昭的目的是抛出科举,开个先河。

永明帝老了,不想折腾这种需要长时间拉扯的事情,但裴怀悲是新皇,未来还有许许多多年。

容昭把科举带到了他的面前,他就一定会心动,会花时间去推行。

而这,就满足了她的目的。

下朝后。

裴怀悲将容昭叫到书房,两人关于科举聊了许久。

面前茶几上,依旧摆放着容昭喜欢喝的茶、喜欢吃的点心。

容昭:“这并不是一个短时间能做到的事情,而且,还要注意选出来的是有真才实学之人,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只会之乎者也的书生。”

裴怀悲点点头,给她倒茶:“我知道,慢慢来吧。”

容昭没有再喝,而是道:“殿下,臣该说的已经说完,便先行告辞。”

裴怀悲微顿。

随即,他抿了抿唇,轻声道:“虽说如今还不会推行完整的科举制度,但是,应当让百姓们早日准备,你所说学堂之事,也当告知百姓……”

就算这两年还不会推行科举制度,但未来一定会。

提前告诉百姓,他们就会提前准备。

容昭点点头:“臣会发在报纸之上。”

顿了顿,她又补充:“不过,若是提前在报纸上说了科举与学堂之事,恐怕满朝文武都会有意见。”

只是科举已经让他们不满,再提出学堂一事,百官们还不得炸了?

裴怀悲摇摇头:“先父推行过学堂之事,如今不过是旧事重提。”

其实不一样的。

学堂和科举搭配,可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这是等于无穷,能改变整个大雁朝格局。

官员们被侵犯利益,必然大力反对。

不等容昭指出,裴怀悲便道:“如今只是提出科举,尚未推行,还需得等时机合适,至于他们的反对……报纸发出之事,他们的视线会被转移。”

最后一句话,很轻很淡。

容昭心头一凛,心跳都漏了半拍。

这是……

心中有了猜测,但她面上却依旧平静,只点点头:“殿下说得是。”

裴怀悲无奈:“阿昭,你对我,无需如此客气。”

容昭笑笑,不答。

正事说完,没话找话也已经说完,裴怀悲实在是没办法留容昭,只能看着她站起来,抬手行礼,而后离开。

等到她走后,裴怀悲叹口气,这才站起来。

随即,他吩咐:“招宁王入宫。”

当夜。

刘婉君陪同宁王入了宫。

裴怀悲正在照顾永明帝,顺便翻看折子,烛光之下,他的脸半明半暗。

永明帝被喂了药,所以这天夜里,缓缓张开了眼睛。

乍然间睁开,便看到一张熟悉的侧脸,以及熟悉的衮服……

永明帝伸出手,声音虚弱沙哑:“锦儿?”

裴怀悲听到动静,放下折子,看向他,声音淡淡:“皇爷爷,你认错人了,我是怀悲,裴怀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