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卷 兵临城下 第一章 正统军(第5/11页)

众人面面相觑。看这花卷乃是寻常面点,一竹篮也不过值得几文钱,岂料朝廷先后调动“宁武”、“汉武”、“潼关六镇”等兵马,其后连乌斯藏的驻军也奉召驰援,闹得百师会战,烽火连天,却是为了区区一蓝花卷?

天干物躁,农作难收,什么怪事都生得出来。熊杰还想追问,虎大炽却不肯多说了,道:“反正乱事敉平,咱们总算夺回了三原城,不算白忙一场。只是居民颇有死伤,不能不稍加安抚……”说着说,兵卒们便推上了两辆大车,车上堆满了热腾腾的面食,全是刚蒸出来的花卷。

熊杰咦了一声,道:“虎大哥,你这是要……”虎大炽道:“我要劳驾你的兵马,前去慰问灾民。”熊杰道:“虎大哥,非是小弟推辞,只是我军远道而来,又是第一回上前线,人生地不熟的,恐有闪失,虎兄可否另请高明?”

“不行。”虎大炽神色郑重:“各部兵马都不方便出面,只能劳驾你们了。”

熊杰啊了一声,却也懂了道理。看这场大战好生惨烈,各路兵马于三羊镇激战,必与当地居民有些误会。若由虎大炽等人过去抚慰,不免火上加油,只能请乌斯藏的兵马代劳了。

心念于此,熊杰也不好再推辞,便向虎大炽要了两名斥候,引领全军开进镇中。

这“三羊镇”与西凉城相距不远,此番打得遍地焦土,大都督念在同乡之谊,无怪要亲来视察。只是此地委实穷困,过去有何历史,出过什么名流,谁也不知。惟见一片残垣断壁,地下又是血迹,又是火烧,远处更隐隐传来哭泣声,让人心生茫然。

熊杰沿路探看,四下房舍尽数倒塌,也不知还有什么活人。约莫行过半条街,眼前总算有一栋半倒房舍,屋里隐传啜泣声,熊杰心下恻然,忙探头向内,只见一名老汉领着儿女,全家老小缩于屋角,哀哀啼哭,好似失去了什么亲人。

熊杰晓得这户人家受灾极重,也是怕惊吓了他们,便先解落佩刀,取来竹篮,放了十来只花卷,这才走入破屋中,轻声道:“老丈,末将奉朝廷之命,特来馈赠食粮。”

那老汉低头哽咽,身上微微发抖,并不应声。熊杰柔声道:“老丈,这不要钱的,您快收下吧。”他说了几句,那老汉仍是飕飕发抖。熊杰叹了口气,便将竹篮放于地下,正要转身离开,忽然竹篮给提了起来,朝他背后扔来。

“滚!滚!”一名女子边扔边骂:“谁希罕你的东西!拿着你的臭花卷滚!快滚!快滚!”

漫天花卷扔来,几名小孩也是又哭又叫,抓起石块便砸。

熊杰武功精强,挨了几枚石子,无甚大碍。大批将官却火了,手按刀柄,怒目喝止:“干什么?又想造反了?”听得“造反”二字,这家人不知怎地,竟然抱头痛哭起来。那女子提起竹竿,哭吼道:“我就是要造反!你待怎地?过来杀了我啊!”

几名军官气愤不过,正要上前理论,却给熊杰拦住了,道:“够了。”

够了,打得够了。众兵卒心下一凛,不约而同放开了刀柄。熊杰从地下拾起竹篮,悄悄搁在门边,低声道:“走吧。”

众人随着熊俊离去,沿途望去,满街屋舍倒的倒、烧的烧,家家都有哭声。众兵卒每逢灾民,莫不上前赠粮致意。奈何亲手奉出的花卷,却无人愿意来接,甚且无人愿意开口说话,唯独望向他们的眼神,道尽了心中的一切。

彷佛孤军深入敌境,什么都不对劲了。过去“藏武师”常驻边疆,与乌斯藏百姓公私来往,军爱民、民敬军,彼此甚是融洽。谁知下来了平地,反倒见了这些仇恨怨毒的目光。

众将士垂头丧气,心情低迷,虎大炽的两名属下却是习以为常了,便向熊杰道:“别理这些人,赶紧把花卷发一发,大都督快来视察了。”

听得大都督行将抵达,人人士气为之一振。熊杰也是微微一笑,自知大都督到来,哥哥熊俊也将率众北上,兄弟俩多年不见,今晚必当热闹。便又振作起精神,等着把公事办完。

正走间,忽见一对母子跪在地下,抚着一具尸身啼哭,那尸体手中却还紧握一柄刀,想来是个匪帮乱民,却让正统军格杀了。

眼看灾民现身,众军官纷纷停步,只是想起适才所见的怨毒目光,心里竟然微感害怕,一时无人敢近身旁。虎大炽的部属都是老将了,附耳便道:“熊将军,这些是乱民遗孀,不必糟蹋食粮了。”熊杰踌躇沉吟,忽道:“不行。”两名老卒皱眉道:“为何不行?”熊杰凝视那对母子,道:“乱民也是民。”

乱民亦民,朝廷武人,绝不该是百姓之敌。他们既奉天子之命而来,奉的便是天理,便拼着给百姓殴打辱骂,也得按章论法,把事情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