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砗磲床(第2/3页)

附近几个巷子里的人也都往码头去,镇上难得有件热闹事,男女老少都去凑热闹打发时间。

“大武,去看热闹啊,周围几个村的渔民来镇上练武了。”走在前面的人边走边吆喝。

院子里织渔网的男人飞快地往外看一眼,高声说:“你们先去,我给渔网收个尾。”

海珠路过瞄一眼,擂得平整的小院摊着一张完整的渔网,网线看着是新的,这是个有手艺的人,会出海打渔,也会勾线织网。

刚走出巷子,迎面走来的人问:“去看比武的人是吧?不在码头,在讲学的石台那边。”

浩浩荡荡的人又拐道出镇,路过炒货铺,海珠进屋称两斤炒花生,付钱的时候发现伙计偷偷摸摸端了个沉甸甸的盆离开,她嗅了嗅鼻子,味道她熟悉,是炸黄豆的味道。

她看向掌柜,女掌柜扯出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她支支吾吾好一会儿,说:“不要钱,你拿去吃吧。”

海珠没作声,一把铜板拍柜台上,她拎着炒花生走出铺子。女掌柜绕过柜台跟出去,她望着海珠走远,进铺子打干活的伙计,嫌他干活不利索。

“那咱们还卖炸黄豆吗?”伙计硬着头皮问。

女掌柜仔细琢磨一会儿,说:“端出来继续卖。”

海珠已经走远了,她把炒花生分给相熟的人,红珊娘剥着花生壳靠过来小声说:“这家炒货铺在卖炸黄豆,听说没你跟你三婶炸的好吃。”

海珠轻轻点头,“我看见了,随她卖,镇上人多,我三婶炸的也不够全镇的人买。”

“你就是大气,那个女掌柜也是心贪,你但凡计较,她的生意就要伤筋动骨。”红珊娘叹。

海珠没说话,她心想她要是计较才落了将军府的脸面,让人看笑话。

到了镇东,离得老远就听到了呼喝声,一个村一个村的渔民分散开,有在练棍棒的,有捉对对打的,甚至还有团伙作战的,势头颇足。石台上的老渔民也不授课了,石台上挤满了人,站在高处观望。

海珠在人群里发现了风平和长命,她挤过去,手还没落到风平的肩上,跟随的侍卫先看了过来,眼神锋利的能剜肉。

“你们不是在跟着夫子念书?怎么跑这儿来了?”她拧了下风平的耳朵,问:“你二姐和潮平呢?”

风平捂着耳朵讪讪地笑,他寻了一圈,指着不远处的树说:“那儿呢,我二姐爬树上去了,潮平在武夫子怀里。”

海珠看过去,冬珠坐在树叉子上低着头看得认真,她也不说话了,扶着风平往场内看。

日头西移,码头上来了艘船,韩霁站在船头往远处人多的地方看,他下船了问:“镇上出什么事了?那边怎么这么热闹?”

“周边七个村的村民过来练武,为下个月的比武做准备。”毛小二解释。

韩霁又看了一眼,他先回青石巷洗漱换衣,还仔细用香茶反复漱口。

日落西山时,他走出门,又走出巷子,站在巷子口等着。

“少将军来了?”最先回来的街坊惊讶,“刚到?”

“到的有一会儿了,怎么样?感觉哪个村更有实力?”他闲聊道。

“上河村和下河村的男人好像更有气势,其他的我们也不懂,明天再去看。”

韩霁看到海珠了,她拎了个网兜,网兜里装着猪筒骨,正偏着头跟人说话,被人提醒才看过来。

“少将军,来接海珠啊?”有人打趣。

韩霁没否认,他笑着点头。

“什么时候能喝到你跟海珠的喜酒?”见他心情不错,又有人大着胆子调侃。

“那要看海珠的意思,她还舍不得家。”人走到面前,韩霁接过她手里的东西,问:“家里可都还好?”

“走了,回去说。”她指了下周围的人,说:“别给他们当猴看,都不做饭了?”

人群里响起哄笑声。

海珠先回去开了自家的门,骨头扔桶里,她往外看了一眼,说:“就在我家说说话,不急着走吧?”

“要是急着走呢?你跟我回去?”韩霁意有所指。

“急着走我就送你到码头。”海珠坐他对面,交叉着手指托腮,问:“就你一个人过来的?你娘没来?布政使的丧事还没处理妥当?你怎么这么久才过来?又快一个月了。”

“下了快十天的雨,我爹的腿和断臂疼,人没精神,她在家陪着。我处理了岛上的军务,台风过去后又上岛巡视了一圈,这才得空过来。”韩霁往外暼一眼,动作极快地摸上海珠的手,粗糙的指腹在下巴处捻了下,滑腻的触感从指尖传到心窝,他留恋地搓了搓手指。

海珠捏了下他摸过的地方,擦去酥痒的感觉,抽回手问:“布政使的死是如何解决的?打捞到尸体了吗?”

“没有,海太大了,他家的管家收拾了旧物在雨停后扶棺回京了,他的死……”听到长命的声音,韩霁及时打住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