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斑竹枝里桃源洞(第6/7页)

蒋听松大笑道:“灵骞,你竟然将这套剑法教给了他!”“我教得不好,还请爷爷指点!”蒋灵骞已看出蒋听松甚是满意,不由得满心欢喜。原来这其中另有缘故。这一手“梦游剑法”是蒋听松平生得意之作,却只教过蒋灵骞一人。后来蒋灵骞问他,什么人能学这套剑法,蒋听松就说只传自家人。这些意思,蒋灵骞却未敢对沈瑄说过。

蒋听松此时一心想看看沈瑄将梦游剑法练得如何,就依着剑招的次序,一一给他喂招。十招过后,对这年轻人不由得刮目相看。原来此时沈瑄跟着吴剑知修习洞庭武功已有小成,他手中的“梦游剑法”也与初学时不同。天台派的千变万化被他糅入了洞庭派的潇洒随意,有时变招之中,自出机杼,不仅诡奇巧妙,更兼以柔克刚,这都不是蒋灵骞能教的。蒋听松已看出他武学造诣虽浅,但天性中的博学颖悟,随机应变却是罕见的。冷傲如蒋听松,也不得不想这人实在是个学武的良才。

不料这时,沈瑄手中剑忽然一慢,险些被蒋听松点着额头。蒋听松皱眉道:“这一招‘世间行乐亦如此’,怎地使成了这样!”蒋灵骞远远叫道:“爷爷,后面的我还没教过他!”

这一招沈瑄只在三醉宫见蒋灵骞使过,仅略具其意而已。蒋听松遂道:“好!你看仔细了。”

沈瑄退在一旁,只见蒋听松略一提神,眉宇之间居然放出隐隐光华,似乎又恢复成当年英气勃勃的赤城剑客。蒋听松平地拔起,手中枯枝剑气纵横,游龙飞凤,这就是梦游剑的最后七招:“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沈瑄看毕,略一沉思,也即提剑而起。这七招乃是梦游剑的收尾,精华所在,繁复得无以复加。蒋听松只是连着使了一遍,并未加以阐释。但沈瑄早已领悟天台剑法的要义。他眼光极细,把蒋听松的动作都记在心里。虽然精微之处还不能拿捏准确,但经他自己发挥连缀,俨然也是七招绝世无双的剑法。

蒋听松微微颔首,指点一回,命他再与自己拆招。这一回蒋听松用了许多精妙的剑招,看沈瑄能否变换。沈瑄不慌不忙,一一拆开。有时合用几招,有时只用半招,将一套梦游剑分解得天衣无缝。

蒋听松不觉叹道:“我收过七个不成器的弟子,怄了一肚子气。想不到老来遇见你,才知道那七个全是白教了。你日后留在这里,我将天台武功尽数教你,你和灵骞两人传我的衣钵吧。”

这话说出,不只是许婚,更有将沈瑄收入门墙的意思。蒋灵骞远远听见,不知是喜是忧。

沈瑄把剑一收,直截了当道:“蒋老前辈,我不能做你的弟子。”“怎么?”蒋听松诧异道。

说不说呢?沈瑄正犹疑着,却听蒋听松冷笑一声,喝道:“你觉得天台派的名头在江湖上早已叫不响了,是不是?”话音未落,手中的树枝向沈瑄的剑柄重重击去。他在气愤之中,树枝上运上了真力,沈瑄不知道蒋听松脾气这样暴躁,丝毫没有提防,长剑竟被击上了天。他只觉被震得气血翻涌,不由自主地翻起手掌,回身相格。

蒋听松“呼”地退开半步,声音阴沉得像从深谷中传出:“洞庭弟子?”沈瑄一愣,原来刚才他下意识的一个动作,不知不觉漏了家底,那是吴剑知教他的洞庭派武功。

“前辈好眼力!”沈瑄淡淡道。蒋听松直勾勾地瞪着眼前这个清俊少年,目光迷离,似乎看见一个很久以前的幻影,喃喃不清地念着:“神剑……”忽然,他狂啸一声,尖叫道:“澹台树然,你还我女儿!”一只枯松树皮般的手掌,向沈瑄的天灵盖奋力砸下。

“爷爷,不要啊!”蒋灵骞一声惨叫,扑了上来。

沈瑄躲不过,即使他没有内伤,也避不开蒋听松在半步之内倾尽全力的一掌。他见蒋听松的眼睛里燃烧着熊熊大火,知道他的心智已经狂乱了。是什么样的仇恨使得他如此痛苦呢?沈瑄长叹一声,闭上眼睛,不愿再看他。

好像过了很久,却没有任何动静。沈瑄睁开眼,看见蒋灵骞苍白且满是敌意的脸。蒋听松倒在地上,像一堆劈开的干柴。沈瑄一眼就看出,他已断了气。他的肩上插了一把长剑,是沈瑄的。

“离儿……”他心里一片茫然,这剑明明早已脱手,难道……

“噌”的一声,清绝剑指向了沈瑄的咽喉。“他好意指点你剑法,你却下此毒手!”蒋灵骞凄厉地哭叫着,“好,好!你已报了杀父之仇,可我也不会放过你!”

剑锋的寒气丝丝透入喉中,噎得沈瑄说不出话来。忽然他瞥见蒋听松伤口流出的是青色的血,不禁道:“离儿,你爷爷是中毒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