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第3/9页)

芙蓉笑道:“甘风池前辈一代名侠,自来非常爱惜羽毛,他知不知道你干的这些事?”

徐明道:“当然知道,老人家先听见我闯出夜游神这个匪号十分震怒,虽然别人不知道我是出于他的门下,但是我显露的武功有些是得至太师岳丈陈四先生的教授,有人找到陈四先生那儿去,他们就知道是我,所以有一次我在一家武林大豪的家里做了案子,三位老人家蹑踪而至,要废了我,但是经我说明后,他们不但不怪罪,反而加以支持,我在江南所设的十九所安老院,就是由陈四先生在照顾着,陈四先生还邀了几个老朋友帮忙。”

芙蓉道:“担柴叟陈四先生,居然成了个收赃者,这话传出去,恐怕无人能信。”

徐明笑道:“他老人家行事不若家师拘谨,不但收赃,有时还帮忙我探道望风指挥呢,若不是他的名望太高,识者太多,很可能他自己也会下海去干呢,即使如此,在我所得接替不上时,他老人家也拖着我师母帮忙,客串几案,只是在做案时留下我夜游神的标记。”

杜云青道:“难怪江湖上传言徐兄有夜盗千家之能,有时一夜之间,在邻近几个地方,连做下十来件案子,原来是有这么多的高人冒名顶替,分身有术。”

徐明说道:“不错,陈四先生的好友,钓鱼公鱼大侠是他的好搭挡,武林大豪,扬州十二连环坞风厉杨家中,号称铜墙铁壁,但是在一夜间失去了价值六十万的珠宝,就是钓鱼公的杰作,他用一根钓鱼竿.只揭开了一块瓦,就把珠宝钓了出去,留下了我夜游神的标记,造成了我的盛名,其实都是几位老人家的成全。”

“他们做了案子推在你头上,你还高兴起来?”

徐明笑道:“看起来似乎我结的仇家越来越多,每一个都是厉害人物,但是未尝没有好处,因为我得罪的厉害人物越多,别人对我身手顾忌越深,反而不敢惹我了,几位老人家也在明里帮我的忙,他们对人宣称,凡是我光顾的必是不义之财,转告白道侠义人士不去协同追究,因此才便宜了我,有的失主干脆自认倒霉,不敢声张。”

芙蓉一叹道:“可是你这种方法究竟不是长久之计。”

徐明苦笑道:“我知道,但是我也是欲罢不能,那些被收容的老人,有人本来还有一点生存能力,在几年的养尊处优的生活后,反而不能吃苦了,如果我断了接济,他们只有饿死一途。”

芙蓉道:“还有的人一世势苦,从来没享过福,倒也不知何者为苦,你让他们享过了这种优厚的生活,反而是害了他们,由苦而逸,固是快乐,由逸而苦,痛苦尤以倍之,所以有些有儿有孙的老人家,为了贪图享受,进入你的安老院,宁弃天伦之乐而求衣食之养,这简直是走火入魔了。”

徐明道:“是的,可是场面开出了,收回来却很难,我也没办法。”

芙蓉道:“现有的场面只好维持,但是不再收容,好在里面都是些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有生之年无多,再过几年,他们享尽天年,自然而然地可以收了。”

徐明道:“那恐怕不行,除了些老一辈的人在暗中支持,我现在手头还有四五十人,他们个个都有一付好身手,可是他们不求名,不为利,冒险犯难,任劳任怨地跟着我,也是为着这一个理想。”

芙蓉道:“这并不是教你放弃努力,而是请你改换一下方式,和坤的那些珠宝古玩价值已有一千多万,拿着这批本钱,你可以选牢靠的人,从事生计,新设的养老院,不必如此奢华,除了衣食无缺,给他们以妥当的照顾外,还可以要他们少事生产。’”

徐明微有难色芙蓉笑笑道:“你恐怕除了送钱去外,很少去真正接近他们。”

徐明道:“我做这些事不为求名,从来也没有跟他们见过面,更不能去接近他们。”

芙蓉道:“所以你才会进入偏途,老年人最怕的不是生活苦,而是寂寞孤独以及那种被遗弃的感觉.他们虽然体力衰弱,但是一样地有尊严,希望能有所用,让他们做点事,他们会觉得生活更有意思。”

徐明道:“问题是他们能做些什么?”

芙蓉一笑道:“很简单的事,不必出很多的力,像辟地种花,种桑,养蚕,纺纱等工作,他们可以做的,花朵移植成盆,就可以卖,收集于凋的花草,有的可以合药,有的可以制香料,染料,而蚕桑之利,老人们更适合,大批的养蚕,需要全力照顾,半夜都要守伺喂叶,老人需要的睡眠少,做这种工作最为适宜,一季之利,足敷全岁的费用,你也不必光是收养年老的人,举凡孤儿寡妇,都可以容纳一堂,使他们互相照料,成为一家人,幼者得亲情之爱,老者得人伦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