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第4/9页)

徐明道:“各大门派有几个弟子失踪,我是知道的,至于一流宗掳劫训练,则是玄真老道士说的。”

寿亲王道:“玄真子,他就是玉龙寺的人。”

芙蓉道:“他是玉龙寺的人?我怎么不知道?”

寿亲王道:“你去的时候,他已经出来了,因为他的身份需要保密,所以我没告诉谁,为玉龙寺遴选人门的就是他,很得白龙信任,他是白龙的大弟子。”

芙蓉变色道:“阿玛!他真正的身份您可知道?”

“知道,他曾经伪装投入雪山门下,刺探得很多的机密,结果才能够把日月同盟弄垮。”

芙蓉道:“可是把吕四娘掩护进宫,刺杀了雍正先帝的也是他,这个您知道吗?”

寿亲王睑色一变道:“我不知道,你听谁说的?”

白玉霜道:“我告诉她的,是云青告诉我的,云青说是他自己说的。”

芙蓉道:“云青,我并不是故意要泄密,玄真子如果先是玉龙弟子,又投下雪山门下,这个人的身份就有问题,我觉得此人可疑,是因为他跟一流宗的关系很密切,经我暗中调查,发现陈望安、屠长虹以及白东岳都曾秘密到过玄真观中跟他接触,他如果真的是义师中的人,不可能不告诉你,白东岳就是白泰官。”

徐明道:“陈望安被杀后,他从杜爷口中问知是八侠传人所为,就泄露了此事,曾要我去找他,我就觉得很奇怪,吕师姑与家师最为密切,如果真有这么一位传人,她一定会告诉家师的,恐怕他的话是编出来的谎言。”

寿亲王道:“不是谎言,他投人雪山门下是事实,吕四娘受他的掩护人宫行刺千真万确,不过内情恐怕不会如此简单,我的父亲行九,在先王诸弟中,是最没有野心的一个,地位超然,谁的忙都不帮,雍正先帝最敬重先父,他登基之后,也经常与先父商讨国家大计,先父劝他解散血滴子,他也接受了,接着下一步就准备要整肃这些密探时,就发生了被刺的事,受刺后他没有立刻身死,先父也在旁边,他叫先父把吕四娘送走,力主寝息此事,以免引近天下大变,从善苍生,吕四娘很感动,现在想起来这根本是个阴谋,吕四娘恐怕也受利用了。”

几个人都是默默无言,徐明半天才道:小侄请看一下名册,内中恐怕有九大门派失踪的弟子,假如确是如此,内中恐怕又有阴谋。”

“怎么样的阴谋呢?”

徐明道:“老道士不甘寂寞,利用各大门派不忘旧仇的心理,弄一批人送进玉龙寺,大概也是要藉此毁掉五龙寺,他才可以大权一把抓,成为最有势力的一个人。”

听徐明这样一解释,大家都为之默然,寿亲王轻叹道:“圣上不把义师放在心上,是知道刻下所有的那些义师无异己名存实亡,只有一些可怜虫,跟在别人后面,以义民自许,却不知道为首的那些人,十之八九,都在朝廷的网罗之中。”

徐明肃然道:“家师所以要退出义师,就是看透了那些人的真面目,知道了事不可为,不过那些下面的人,倒的确是心存故国的义士。”

寿亲王道:“是的,圣上对这些人倒是十分爱惜;所以才没有采取行动,否则凭那几万人,而且还分散各地,朝廷只要一纸密令,可以在一夕之间,把他们整个消灭掉,但此举实在伤天和。”

徐明道:“真要这么做了,后果也是难以想像的。”

寿亲王一笑道:“徐贤侄,我明白你的意思,你认为这么一来,一定会引起一场天下巨变.激起更多的人来反抗朝廷,甚至于可以重光华夏。”

徐明道:“有此可能,却非我等所愿。”

寿亲王笑笑道:“徐贤侄,我要说句使你很不愿听的话,你认为的可能性非常渺小,因为你所接触的都是一些慷慨悲歌之士,却没有跟广大的老百姓接近过,你所交往的都是些侠烈之士,他们重义而轻生死,所以你才会有这种想法,但是朝廷却从整个民心以观之,在千百人中,能为民族大义而轻生死者,不过一二人而已,其余大多数的人,都是朦朦胧胧,苟且偷生的庸碌之辈,他们第一个要求是活命,第二个要求温饱安定,甚至根本不知大义为何物,你不能寄望于这些人的。”

徐明刚要开口,寿亲王又道:“徐贤侄,不要冲动,我们是平心静气谈问题.你听我说完理由,如果你还不同意,我可以虚心求教,我说过了,今天我不是以满清的王公身分与各位相见,完全是以一个超然的立场来分析大局。”

徐明这才不开口,寿亲王叹了口气:“汉人十倍于满,假如每个人都像在座的各位,则本朝绝无入关之日,正因为大多数的人都是混朦不敏之辈,本朝才能入鼎中原,经历四帝,为时百余年而大局日定。”